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都穆(1459—1525),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他於金石學用功頗深,汲汲以求三十載,蒐拓碑石、訪寻輯錄,終成《金薤琳琅》二十卷。是書仿《隸釋》之例,取金石文字搜輯編次,悉錄原文,附以考證,或補前人考釋之闕漏,或糾正記載之錯誤,多參閲史籍,注重實地考察。且收文豐富、體例完備、考證精審,對於金石學頗具參考價值。清代王世禎曾贊曰:“是書在歐、曾、呂、趙之間,頗稱精核。”但是此書甚少得到關注,未曾整理,也較少有專門研究。因此,本文旨在對《金薤琳琅》的版本、内容、體例及其學術成就和不足進行全面地研究,從而窺探明代一朝金石學方面的建樹,為學者进一步研究提供參考資料。緒論部分,對本課題的研究現狀、研究意義以及研究内容作必要的說明。本文分為上下兩編,-1—上編對《金薤琳琅》進行研究,共四章。下編主要對《金薤琳琅》一書進行標點、注釋等整理工作,以補此書尚無注釋本行世之闕。上編主要從以下四個章節闡述:第-一章敘述《金薤琳琅》作者都穆的生平經歷、著述和交遊。分為兩小節。第一節,考察都穆的生平經歷和著述。都穆生於書香世家,進士出身,官拜少卿卻無意仕途,醉心學術,著述豐厚。在明代金石學衰微之際,都穆輯成《金薤琳琅》二十卷,實屬不易。第二節,考察都穆與當時學者的交遊情況。其往來多為吳地先賢與群彥,如沈周、吳寬、文徵明、唐寅等,亦有他鄉知已如王守仁、何景明等。第二章探討《金薤琳琅》的版本源流和編纂體例,分為兩小節。第一節,論述其版本情況。H前已知有七侗版本,本節末尾以圖形展示各個版本之間的關係。第二節,分析《金薤琳琅》的編纂體例。首先對歷代金石學著作編纂體例進行歸納總結,分為存目,跋尾,錄文,關譜,分代,分地,義例,纂字,通論九種基本體例,每種均取代表性著作舉例淺析,加以闡述。然后對《金薤琳琅》一書的編纂體例進行概括,認為它是存目、跋尾、錄文三體兼具,目次編排清晰有序、考察材料詳備精核,以見都穆在《金薤琳琅》内容編排上的獨具匠心以及其體例的完備性。第三章分析《金薤琳琅》的基本内容,分為兩小節。第一節,概述金石文獻的類別。第二節,主要以表格的形式并按照朝代順序依次劃分,詳列《金薤琳琅》所收金石資料,表後對這些内容進行簡要的歸類概括,依次闡述,力求全面展現《金薤琳琅》的基本内容。第四章探討《金薤琳琅》的價值和不足,分為兩小節。第一節,分析《金薤琳琅》的價值,主要從兩個方面加以闡述:其一,史學價值,體現在以碑補史和以碑正史上。其二,小學價值,體現在解釋字義、考辨字體上。第二節,分析《金薤琳琅》的不足,從個別資料只錄不考、個別資料記錄有闕漏訛誤、個別資料考證有誤等幾個方面進行論述。結語部分綜括全文,對《金薤琳琅》一書的地位和影響進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