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研究有关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情况,思考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发展方向。
本文提出的一大背景是,大量关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研究已经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提出,一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程度与通货膨胀率呈反向关系。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率的这种关系有利于研究与通货膨胀有关的名义变量,比如名义利率。而这些名义变量对政府和私人部门的决策制定有重要影响。所以,对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研究不仅有学术意义,并且对各个决策层而言有实际意义。
本文的第二个研究背景是,近一二十年来,一些国家为增强价格的稳定性,纷纷加强了其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德国二战后的通胀纪录在发达工业国家中是最好的,因而德意志联邦银行的高度自主权常常被视作保证价格稳定的有效手段;第二,欧盟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要求,设立一个独立的中央银行是加入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前提条件,并且保持价格的稳定将是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的最主要目标;第三,一些拉美国家在成功地稳定住价格后,纷纷寻求机构上的安排,以免重回持续高通胀的老路;第四,在许多经济转轨国家中,创建一个独立的中央银行是建立有序的市场经济组织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近年来的金融危机使中央银行在金融监管上的独立性问题开始受到关注。现在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内涵比过去有所增加,不仅是指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而且还包括金融监管的独立性。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首先总结了西方有识之士关于中央银行独立性内涵的界定,并对其加以分类;然后回顾了西方中央银行独立性理论的发展,以便准确把握理论发展的脉络;接下来笔者又从实证方面总结了中央银行独立性理论的研究结果,以便更好的理解中央银行独立性的重大意义。最后,回到我国的中央银行制度上来,探讨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发展方向,并对如何加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后面章节的安排如下:
第一章是导言。笔者在此部分详细阐述了中央银行的职能,从经济思想史和经济史两个角度简单梳理了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理论演变和各国中央银行的实际情况,点出了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二章归纳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内涵。笔者认为概念的界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也是如此,至今(或许永远)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而言,所考察的中央银行独立性主要是指相对政府机构的独立性。沿着费希尔(Stanley Ficher,1994)的思路,把中央银行独立性分为目标独立性(Goal Independence)和手段独立性(Instrument Independence),再考虑一种极端情况:货币当局完全是政府的附属机构,不具有任何独立性。这样,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便表示为一个连续的区间,从弗里德曼等学者认为的中央银行完全独立性到完全的非独立性,中间存在若干混合状态。
第三章是中央银行独立性理论分析。笔者对中央银行独立性理论的综述是选择性与批判性的。所谓选择性,是指文献的综述并非面面俱到,但也不是仅仅盯住西方主流理论,因为所谓的西方“主流”并不一定适合于我国目前情况的解释,而西方非主流理论也并非必然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研究没有启发。所谓批判性,就是说,要理解西方社会语境下的中央银行独立性理论,就要走进西方发达市场经济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中去;要解决我国的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就要从中走出来,回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中来。因此,就要用批判的眼光来认识西方中央银行理论。
第四章是实证研究部分的总结。该部分主要回答了以下两个问题:中央银行独立性是以什么标准进行衡量和判断的?这些标准又是如何说明具有较高独立性的中央银行更会使通货膨胀率降低?回答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研究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实际意义。
第五章关于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思考是本文的重点。笔者沿着前文所设定的内涵对我国现阶段中央银行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理论依据;在中央银行独立性模式的选择问题上,笔者对各个国家的中央银行独立性模式进行了总结和比较,并以此为基础,根据我国的特殊国情提出了笔者认为的适合我国发展的理想模式,并详细阐述了该模式的优越性;最后笔者对于如何加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提出了几点措施。
第六章主要是对全文的回顾和总结。
本文以理论研究为主,对已有文献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界定了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内涵,阐述了对中央银行独立性理论的认识,表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从实践上分析了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发展模式。导师方福前教授的启发开阔了本文的研究思路,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对中央银行制度改革向前走了一小步,进一步明确了中央银行同国务院与全国人大的关系。本文的优点在于,逻辑比较清晰地表述了自己对理论的认识,并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短期加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可行制度改革。但是,由于自己研究水平有限,资料搜集困难,无法对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其他问题展开进一步研究。这些方面都值得我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进一步关注,敬请各位评审专家和答辩老师加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