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二位。结直肠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癌细胞发生了血行或淋巴转移。研究显示,结直肠癌的转移不仅与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有关,还与肿瘤内血管、淋巴管的新生密切相关。大量资料表明,在人类结直肠癌中存在着血管、淋巴管的新生,而且血管、淋巴管的密度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相关。抑制血管新生可以减少肿瘤的血供,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减少转移的机率;抑制淋巴管新生可以降低淋巴结转移率,改善预后。目前研制和开发抗新生血管形成药物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其中尤其内皮抑素引人注目。内皮抑素(endostatin,E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特异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它能在细胞水平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移行,并导致内皮细胞细胞周期的阻滞,发生凋亡。动物实验也已证实内皮抑素具有高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进而抑制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的作用,且治疗后不易复发,反复应用并不产生耐药性,毒副作用极低,对各期肿瘤均有效。最近研究发现,内皮抑素除了抗血管活性外,对某些肿瘤细胞系如人舌鳞状细胞癌、头颈鳞状细胞癌、宫颈癌细胞、喉鳞状细胞癌细胞等均有一定的生长抑制作用。但有关内皮抑素对结肠癌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研究目前少有报道。内皮抑素在淋巴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也尚不清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家族中的VEGF-A是血管生成的重要因子;而VEGF-C和VEGF-D则淋巴管新生的重要调控因子。现已证实内皮抑素可以通过阻断VEGF、bFGF等诱发的细胞迁移过程中的多个环节来抑制血管内皮的迁移,从而实现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但内皮抑素能否调控结直肠癌细胞VEGF-A、VEGF-C和VEGF-D的表达尚未见报道。另外,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它对多种细胞具有促有丝分裂、促移动、促形态发生的活性,所以又称离散因子(scatter factor,SF)。HGF发挥其各种生物学作用,主要通过其受体c-Met实现,已有研究证实HGF在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在血管形成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最近有研究显示,HGF还是淋巴管生成的促进因子。因此研究内皮抑素能否调控结直肠癌细胞HGF和c-Met的表达有助于探讨其作用机制。本实验采用形态与机能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检测内皮抑素对人结肠癌细胞SW620的增殖、移行行为以及对SW620的VEGF-A、VEGF-C、VEGF-D、HGF和c-Met表达的影响,以期为结直肠癌抗脉管生成寻找治疗新靶点。方法:1应用MTT法分析内皮抑素对细胞增殖的作用。2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内皮抑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3基底膜重建实验观察内皮抑素对细胞移行的影响。4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加入内皮抑素前后VEGF-A、VEGF-C、VEGF-D、HGF和c-Met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1内皮抑素能抑制SW620增殖,其抑制增殖作用呈质量浓度依赖关系,但随着内皮抑素浓度的增高对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增长缓慢,在以最大实验作用浓度20ug/ml作用48h后其抑制率也仅为36.75%。2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内皮抑素对SW620细胞周期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效果并不太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内皮抑素组中的G0/G1期细胞增加1.5%,G2/M期细胞减少2.3%,S期细胞增加0.9%,增殖指数由对照组的53.7%降至52.3%,凋亡率改变不大,由对照组的0.34%增至0.57%。3基底膜重建实验显示,内皮抑素能明显抑制SW620细胞移行并且呈质量浓度依赖关系,在最小实验浓度0.1ug/ml作用48h后其对移行抑制率已达22.66%,在10ug/ml时其抑制率更是达到94.14%。4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加入内皮抑素后下调了SW620细胞的VEGF-A、VEGF-C、VEGF-D、HGF和c-Met的表达水平。结论:内皮抑素可以抑制人结肠癌细胞SW620的增殖和移行行为且均呈现质量浓度依赖性,但所需浓度有所不同。内皮抑素可以下调SW620细胞的VEGF-A、VEGF-C、VEGF-D、HGF和c-Met的表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