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上市公司支付股利的形式包括现金股利和非现金股利。送股是沪深上市公司常见的非现金报酬分配形式。送股后公司的总股本会根据送股系数相应扩张;同时,股本总数的扩张也会引起股票每股收益和股价的相应下调。虽然送股不会改变公司现金流量和财务状况,但是在沪深上市公司有关送股分配方案的消息出台之后,其股票价格往往会出现大幅度攀升的现象。送股股票价格的大幅攀升诱使大量市场投机者看好并买入有送股题材的股票,反过来,这种对送股题材的认可也会促使送股股票价格的进一步攀升。广大投资者对送股题材的高度热衷,最终导致沪深股市出现了送股优于派现,多送优于少送的局面。西方学者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比较早,形成了几种比较成熟的送股理论:信号理论、最优股价区间理论、流动性改善理论、税收选择理论、最优买卖价差理论和调节股权集中度理论。送股信号理论是关于送股行为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是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送股行为的。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管理层可以通过实施送股分配方案来向市场传递关于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息。上市公司的送股公告往往隐含着公司未来净利润大幅增长或持续增长的信息,因为只有在公司管理层对股票价格非常乐观的情况下才会采用送股分配方案将股价降低至较低价格区域。同时,送股宣告中包含的关于现金股利变化的内容向市场投资者传递出了关于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息。如果上市公司增加现金股利的发放,就意味着向市场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实力保持较高的现金股利能够按期发放,也就是向投资者传递出了公司管理层对于公司未来发展前景非常乐观的信息。如果公司在送股方案中宣布减少现金股利的发放,投资者就会怀疑公司的经营情况可能会出现问题,不然不可能削减现金股利,所以也就会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比较悲观。由于历史原因和我国股票市场所具备的特征,我国股票市场和西方成熟发达股票市场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相对国外而言,沪深股市不够规范,上市公司制定的股利政策比较随意,并且缺乏连续性。这些差距很可能会影响到西方送股信号理论在中国股市的适用性。本文以2001年至2007年的送股数据为样本研究了信号理论在沪深股市的适用性。研究表明中国股市送股行为不符合送股信号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