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目的是研究老年人的基本表征、参与锻炼基本特点,探索发现锻炼中存在的不足,分析锻炼与生活质量两者联系,加强其锻炼意识与积极性和自身身体素质。具有为老年体育市场注入活力,提供科学的锻炼理论依据,降低老年多发性疾病发生率,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等积极意义。本文应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现场访谈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及多重比较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对象展开分析,男性185人,女性288人,平均年龄约为72岁。研究结果表明,近60%的济南市社区老年人的锻炼时间在1h-1.5h;60-70岁每周锻炼3-4次、中等强度的老年人数最多,60-70岁高强度的比例最多;每次都放松的占近四成;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态、居住形式对锻炼有显著影响。性别与生活质量明显关联,65-69岁的生活质量得分男性大于女性;婚姻状况、年均收入与生活质量显著相关;不同年龄组在PF、RP、SF、RE层面具有显著相关性;初级中学及以下和高级中学至本科及以上学历与生活质量显著相关;不同婚姻状况在PF、RP、BP层面具有显著差异性;未婚与已婚的大于丧偶、离异的生活质量总分。参加不参加锻炼得分前者大于后者,两者有显著性差异。锻炼时间与情感角色不存在明显差异性,其余四层面均有明显差异性,60-90分钟效果最好;老年人每周5次与5次以下的锻炼次数对生活质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周锻炼5-7次,生活质量的得分最高。中等强度大于弱等、次等和高等的生活质量总分,并且极具显著差异性。研究结论:老年人锻炼时间在每次1h-1.5h、频数每周5-7次、中等强度的效果较为显著;主要动机是有意识的参加锻炼,防病治病;身体不适和时间不充裕是是两大主要限制锻炼原因;参加与不参加锻炼两者存在明显差异,生活质量得分前者大于后者。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态、居住形式对体育锻炼和生活质量以及两者之间有明显影响。男性生活质量总分大于女性;在躯体功能上,生活质量总分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而增加。锻炼时间与强度在PF、RP、BP层面存在显著差异性。中等强度锻炼对提升生活质量水平有良好改进作用。建议相关部门完善社区体育锻炼设施和场地,积极宣传老年人保健与锻炼知识,出台合理的政策与制度,来保证老年人体育锻炼的有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