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海无边》和《在我皮肤的城堡中》中的身份遗失与建构问题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yib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份是后殖民文学中反映的主题之一,因此,在20世纪后半叶它成了后殖民批评的热门话题。在文学作品中,身份可以包括种族身份、性别身份,宗教身份、民族身份等。在英国前殖民地,身份的建构与遗失往往与殖民主义的统治、意识形态、殖民主义的持续影响等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英国对西印度群岛的殖民统治虽然早已成为历史,但其影响是延续性的。当代具有前沿思想的加勒比海作家就在其作品中极力地刻画和揭示这种影响,以达到保护本民族文化和传统的目的。本文讨论的第一个作家简·里斯(1890-1979)出生于多米尼加的向风群岛,属英国克里奥尔后裔。她毕生创作了五部长篇和多部短篇故事集。由于她本人的特殊身份和生活经历,自我异化、身份遗失、边缘化成了她小说描述的主题之一。本文选取她的代表作、被喻为《简·爱》前篇的《藻海无边》作为分析殖民统治下女性身份遗失的案例。《简·爱》中那个阁楼上的“疯女人”走出来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安托瓦内特(《简·爱》中的伯莎)这个后殖民语境下的“他者”的身份遗失问题:一、殖民主义的持续影响导致安托瓦内特民族身份的扭曲;二、姓名在身份建构中的重要作用;三、镜像在文本中的寓意以及与身份建构的关系;四、法律、社会经济等对身份建构的影响。《藻海无边》以独特的视角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简·爱》中的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观点,同时也描述了殖民主义和父权社会制度下不同阶层妇女的生存状况。本文所涉及到的第二个加勒比海作家乔治·莱明(1927-)出生在巴巴多斯,是英国白人与加勒比海黑人的后裔。他的创作包括六部长篇小说和一些散文集。代表作《在我皮肤的城堡中》曾获得萨默塞特·毛姆文学奖。这是一部自转色彩很浓的小说,主要讲述了小主人公G从9岁到18岁期间的亲身经历,并目睹了克莱顿村的巨大变化。在殖民主义统治的历史时期,武器是摧毁一个民族的强有力的工具,但是语言却是瓦解一个民族无形的且更有力的武器,对殖民地的传统文化显示出强有力的渗透作用。语言作为殖民者文化价值观的载体,可以从底部腐蚀甚至彻底摧毁另一种文化,使一个民族因为失语症而失去民族文化的载体,从而导致这种文化/民族身份在历史舞台上隐没或淡出,最终被殖民化或同化。莱明认为,要拯救整个民族,就要学好殖民者的语言并用之书写传承本族文化历史,使之作为反殖民化、反异化的工具。
其他文献
西奥多·德莱塞(1871-1945)是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嘉莉妹妹》(1900)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主人公嘉莉是一个纯朴幼稚的姑娘,为了谋生,她满怀希望和对大
本文拟从功能对等角度探讨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中声音意象的传达,从而阐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古诗翻译中的适应性和指导意义,并提出古典诗歌英译应该将译诗读者的审美情趣纳入考虑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观,科学发展观,科学、民主、依法执政的执政观,正确的政绩观、群众观、人才观、作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