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末,以“地缘优势”为载体的区域经济合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相对落后的东亚地区为了寻求自身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适应世界经济竞争的需要,10+3区域经济合作应运而生。近年来,10+3地区在产业转移、产业结构调整中逐步呈现出从传统产业间贸易走向产业内贸易,形成互补性分工的新趋势,加强对这一趋势的研究迫在眉睫。传统的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应建立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发生在资源禀赋不同的国家之间,即发展中国家应该出口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产品,而向发达国家进口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产品,这就意味着国家之间的相似性与贸易量之间有着反向的关系。但二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间这种要素密集度相似的货物的双向贸易——产业内贸易的发展非常迅速,有取代产业间贸易成为世界贸易主流的趋势,这显然是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不能解释的了。经过30多年的发展,产业内贸易的研究成果自成体系形成了新贸易理论。这种理论以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和规模经济的存在为假设前提,更接近于贸易现实。本文研究10+3地区产业内贸易的理论意义在于探索本地区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动因和客观规律,以期能够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通过有目的发展产业内贸易,形成中国在区域经济中具有竞争力的产业,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到目前为止,10+3地区各国贸易结构上已发生了重要变化,由以资源互补性的产业间贸易为主逐渐转变为以电器设备、计算机、机械、纺织等产业内贸易为主。由于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可以减少各国贸易自由化时的经济调整成本,扩大区内贸易,增加经济一体化的绩效,所以选择此课题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另外,10+3地区产业内贸易不断增长的趋势对于对我国长远的贸易和经济发展,甚至对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都将是十分有利的,但同时将使我国面临极大的挑战。面对这一地区产业内贸易比重不断增长的趋势,我国应该要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去尽力利用这一趋势,促进我国的产业升级和未来经济中支柱产业的形成,这也是研究这一课题对我国的现实意义所在。本文的结构安排大致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的意及思路。第二部分:产业内贸易的相关研究综述。主要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概括回顾,并指出其中的不足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在这一部分中还将产业内贸易的相关概念作出界定。第三部分:10+3地区产业内贸易现状及效应分析。利用统计数字对10+3地区产业内贸易形势进行实证分析,并对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几方面效应作出总结。第四部分: 10+3国家产业内贸易因素分析及实证检验。对促成产业内贸易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利用回归模型说明中国与区内几个国家的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原因。第五部分:政策建议。首先说明中国发展区内产业内贸易的必要性及当前发展产业内贸易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提出在10+3地区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大形势下,中国应该采取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