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索桥缆索系统风致内共振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ver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现场观察到的国内某特大跨度悬索桥吊索的风致振动现象,定性分析排除了尾流驰振、涡激共振及风雨激振。理论论述、数值模拟和简化风洞试验依次证明这是一种主缆抖振引起的吊索共振。由于吊索密集的固有频率和结构抖振的广谱特性,随机风场激起的主缆随机抖振含有丰富的模态成份,当主缆具有一定抖振能量的振动频率与吊索固有频率充分接近时就会激发吊索的共振。因此,从来流紊流风场中获得能量的是主缆而非吊索自身。与主缆的模态质量相比,一根或几根吊索的模态质量很小,因此吊索大幅振动吸收的能量并不会对主缆的振动带来实质性的影响,从而可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能量供给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吊索的共振幅值对其固有频率、风速和阻尼比敏感。另一方面,每根吊索四根钢丝绳间的气动干扰,将使吊索振动进一步复杂化并导致四支钢丝绳振动的不完全同步。此外,在主缆上加设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MTMD)抑制主缆在吊索自然频率附近的振动,间接抑制吊索的振动具有很好的效果。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首先介绍了桥梁风荷载效应、拉索风致振动类型和拉索振动的控制措施。比较了现场观测到吊索风致振动现象和与既有拉索振动类型的特点,定性排除了尾流驰振、涡激共振、风雨激振和桥塔尾流引起振动的可能性。建立大桥有限元模型,细化吊索单元,进行全桥有限元动力特性分析,提取吊索的振动模态。结果显示吊索的自然频率较低且分布密集,且在很小的频率区间内会同时出现大量主缆和吊索的振动模态,存在缆索系统内共振的可能性。(2)采用谐波合成法模拟了该桥主梁和主缆处的抖振脉动风场。分析作用在该桥上的抖振力荷载,仅在主梁和主缆上施加抖振脉动风荷载。为了避免定性分析造成困惑,忽略吊索自身所受风荷载。数值模拟全桥的抖振时程,提取吊索中点、与主缆连接上端点及与主梁连接下端点的横向位移时程,并进行频谱分析。分析得到这种振动的机理是自然风作用在主缆上产生振动的能量传递到吊索,引起吊索的振动,而非吊索自身从来流紊流风场获得能量的。绘制长吊索和主缆的横向振动形态图,说明引起吊索共振的是主缆微小(不可察觉)的高阶振动。吊索振动的剧烈程度与其沿主梁的位置(吊索的固有频率:长度和材料特性等)、风速和阻尼比等因素有关,与吊索离散精度和细化吊索在全桥的分布范围关系不大。导致每根吊索四支钢丝绳振动不同步的原因是其间的气动干扰,包括准定常剪切流和非定常特征紊流(或规则涡脱)。(3)建立主缆-吊索系统的简化模型,通过主缆和吊索模型自振测试各自的阻尼比。由自由拍振将共振频率调至目标频率。利用格栅生成脉动风场,进行风洞试验。采用有机玻璃罩封闭吊索,比较吊索受风与否对系统共振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无论吊索封闭与否,在所有的测试风速下,缆索系统内共振都存在。验证了缆索系统风致内共振的存在。(4)基于该吊索振动机理提出一种全新的减振措施,即在主缆上加设MTMD,通过抑制主缆在吊索共振频率处的振动来抑制吊索的振动。考虑质量比、阻尼比、频率比及安装位置和数量的影响,并与吊索端部加设阻尼器减振效果进行比较。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主缆上加设MTMD对长吊索振动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且不受结构阻尼和风速的影响,而吊索端部加设阻尼器减振效果不佳。
其他文献
现代媒介自诞生之日始,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对社会法律体系和制度的关照。法律本身存在的客观理性对任何社会形态都形成必要的张力。而关注法律的建立健全早已成为民主社会、国家
把科学游戏贯彻在幼儿的学前教育活动当中,有助于推动幼儿的身心良好发展。本文针对把科学游戏融入到幼儿的学前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实施对策展开了分析和研究。
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悠久,始于汉代,唐代中期发展后成为沟通中国和西方主要的通道。各种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代,在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进行着各种贸易往来,海上商人、使者、僧侣和
现实世界数据集合的规模正在飞速膨胀。挖掘隐藏在数据内部的、模式化的信息或知识,变得日益重要。这使得数据挖掘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问题。数据挖掘技术日趋成熟,研究发现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事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舞台演出的质量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舞台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现代舞台系统的特点是控制对象多、方式灵活、安全可靠性高。多电
每种新传播技术及方式的出现,均会引起音乐的创新与变革,且在一定程度上,传播媒介会对音乐的发展产生影响。虽然音乐自身的属性会对音乐传播产生影响,但是在当前社会中,音乐传播已
近年来,微光纤的发展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并迅速成为了大家研究的热点。在不同的结构、尺寸、材料体系下,微光纤将产生不同波段的各种新颖效应。本论文主要基于微光纤
在改革开放多年后的今天,已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国外各种思想也快速地涌入国内,在改变了我们的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artery syndrome,TOBS)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1980年由Capland[1]首先进行了报道。基底动脉尖端分出大脑后动脉和小脑上动脉两
关于东平“汉光禄勋刘曜碑”的著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宋代。自欧阳修《集古录》至洪适《隶释》,此时的刘曜碑碑额、碑阴俱在,虽文字磨灭严重,但尚可识别--百余字;第二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