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有效市场假定,股票价格已经完全反映了所有的相关信息,投资者无法通过某种既定的分析模式或操作始终如一地获取超额利润。但盈余公告后的价格漂移(Post-Earnings-Announcement-Drift, PEAD)这一金融异象的存在,却意味着市场上的投资者能够根据上市公司所发布的盈余信息,通过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获得超额利润。无论是对于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还是证券监管部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如Fama在1998年提到的,持续存在的“盈余公告后价格漂移”的异象是对有效市场假定的有力挑战。有关盈余公告后价格漂移现象,最早可以追溯到Ball和Brown (1968)所作的研究。以他们的研究成果来说明,盈余公告后价格漂移现象揭示了在公告日后,盈利状况好的公司股票的累积超额收益在盈利信息公开之后仍然会继续增长(也可以说,呈现出动量效应);而盈利状况差的公司的股票的累积超额收益会在收益信息公开后继续下跌,并且股价对公司的收益公告的反应明显缓慢,会出现超额收益的稳定期。那么,作为新兴资本市场的中国,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金融异象?如果存在这样的金融异象,它的表现形式如何以及具有怎样的特征等,都是我们关心的问题。因此,本文首先对我国是否存在盈余公告后漂移现象进行检验。虽然国内学者对于盈余公告效应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仍然做了大量的努力。他们的研究结果都证明了我国股市的确存在盈余公告后价格漂移现象,但是由于不同的研究中采用的模型以及选取的指标等不同,以及样本数据差异等原因,对于我国股市盈余公告后价格漂移的表现形式并未形成一致的意见。本文为了分析现阶段我国股市存在的盈余公告后价格漂移现象,在样本时间段的选取上使用了近3年的数据,而这个阶段也恰好是我国放松了市场卖空限制的时期。而代理指标的选取方面,则更多地是基于以往学者的研究,使用了受到更多学者采纳的度量标准进行测度。在大量证明盈余公告效应是否存在的研究之后,学者们开始转向寻求对这种市场异象的解释,主要观点以传统的“风险补偿观”以及属于行为金融学范畴的“投资者认知偏差”为主。但是,不管是从传统金融学角度出发的“风险补偿观”还是行为金融学理论中的“投资者心理偏差观”解释盈余公告后价格漂移现象,都忽略了对投资者认知特征的分析。由于投资者受到自身精力以及资源的限制,意味着他的关注是一种稀缺资源。Kahneman(1973)就已经提出由于人们的信息处理能力有限,他们的有限关注是在他处于大量信息环境下的必然结果。那么我们可以认为,在不同投资者关注程度下,投资者对盈余公告信息的反应是不同的,这也就将导致盈余公告后的价格漂移趋势会有所不同。那么,投资者关注程度是否影响了我国股市的盈余公告后的价格漂移现象?自从2010年3月31日,我国证券市场开始试点融资融券业务以及2010年4月16日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意味着我国的证券市场已经不再是严格限制卖空的市场,投资者可以分别对标的证券和市场做空。那么,从投资者关注的角度出发,市场卖空限制的放松,又对盈余公告后的价格漂移造成了什么影响呢?本文在对我国盈余公告后漂移现象的存在性进行检验后,从“投资者关注”的角度出发,考虑投资者关注程度是否会对盈余公告后的漂移现象产生影响。为了对以上问题进行检验,笔者主要采用了事件研究法,确定上市公司盈余公告发布日为事件发生期,通过对样本公司在事件窗口期内的累积超额收益的度量进行检验。根据研究结果,本文发现:(1)我国股市呈现明显的盈余公告后价格漂移现象,并且总体上来看,价格漂移的现象与未预期盈余的方向相同。(2)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发布的盈余公告中所发布盈余信息的有效性有一段观望期,在短期内(10个交易日内),投资者对于好消息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兴奋,对于坏消息也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悲观。当然,也有可能是市场上的投资者对于信息的反应存在滞后,从对盈余公告效应与投资者关注程度的实证检验结果可以看到,市场上的投资者短期反应仍然不足,他们对信息的敏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3)我国股市的投资者仍然存在“投机”这一典型的心态,投资方式仍以短线操作为主。(4)我国股票市场机制逐渐完善,投资者对股票的“逆向预期”不再明显。这可能是因为“壳资源”已不再是一种稀缺资源,政府干预、资产重组等因素对于股市的影响力已经逐渐在削弱。(5)从长期来看,投资者关注确实负向影响了上市公司盈余公告后的价格漂移现象,并且其负向影响力越来越大,这可能是源于我国股市投资者对于信息的滞后反应。(2)从短期来看,投资者关注与盈余公告日的价格漂移仍然呈负相关,这可能是在市场卖空机制的引入下,我国股市出现的新现象。根据本文的结论,笔者认为分别对个人和机构者以及监管层有以下启示: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个人和机构投资者的启示是:(1)我国的证券市场并非完全有效,投资者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获得超额收益。在以往的研究中,有的学者就在证明我国存在盈余公告后价格漂移现象后,针对个人投资者提出了最佳投资组合策略以及基于股指期货的套利组合(翁财刚,2010):还有的学者在研究机构投资者与盈余公告效应时,也发现机构投资者能通过利用盈余公告后价格的漂移现象进行套利,获得超额收益(古磊,2007)。(2)投资者关注程度总体上会负向影响盈余公告后的价格漂移现象,意味着投资者通过了解“投资者关注”的情况,能够有效地获得超额收益,或者避免投资损失。(3)反向投资策略并不适用于我国股市。虽然之前有研究显示,选择那么不被市场看好的股票进行投资,可以明显地获得高额投资收益。但是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反向投资策略的适用性已经被大大地削弱,投资者更多地还是应该提高自身的投资理念,对股票的真实投资价值做出合理预期。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监管层的启示是:(1)监管层能够通过了解“投资者关注”,平抑我国股票市场的过度波动。(2)市场卖空机制引入后,对我过证券市场的运作效率起到了增强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继续深入发展市场卖空机制,包括可以拓宽融资融券交易主体,逐步扩大融资融券标的证券范围等。本文的主要贡献为:(1)在现有的研究中,将投资者认知特征引入来对盈余公告后价格漂移现象进行解释的文献并不多,笔者希望能通过对投资者关注与盈余公告后价格漂移现象的相关性检验,得到比较有实践意义的结论。(2)以往对于盈余公告后价格漂移现象的文献,都是建立在市场严格限制卖空的基础上的。而本文基于我国证券市场的现实情况,考察在放松了市场卖空限制的前提下,卖空交易的引入是否对股价产生了显著影响,以及能否合理解释投资者关注程度与盈余公告后价格漂移现象的相关性。(3)样本时间段选取的是近3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投资者的日益成熟,探讨现阶段出现的新现象更具有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