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孔识别和物体识别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功能,这两种功能是否由相同的脑机制完成,是多年来一直有争议的问题。有人认为面孔加工与物体加工是互相独立的过程,存在一个专门负责面孔知觉的特异性功能模块。本研究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来研究面孔加工与一般物体加工是否存在功能独立性。在研究的第一部分,采用人类面孔、汽车、鸟类和椅子的照片作为刺激,要求被试执行目标搜索作业(以汽车为靶刺激)和分类判断作业(判断哪些刺激是生物,哪些刺激属于非生物)。通过比较面孔、汽车、鸟类和椅子在两类任务中引起的事件相关电位,我们研究了刺激类型和与任务相关的策略对N170有哪些影响。研究的第二部分旨在检验面孔加工的专家系统假说。专家说认为,人们之所以对面孔有不同于物体的反应,是因为人们都是识别面孔的专家。在这部分实验中采用人类面孔和灵长类面孔照片为刺激,要求被试执行目标搜索作业,以人类面孔为靶刺激,以灵长类面孔为干扰物。在实验的同时记录脑电数据。结果发现:(1) 在实验一的两种条件下,面孔诱发明显的N170,显著大于其它刺激在同一时段引起的相应负波。由于汽车在目标搜索作业中具有靶刺激的特殊地位,导致N170的增强。在这种条件下,汽车N170虽然显著小于面孔N170,但显著大于鸟类和椅子引起的N170。汽车在分类判断作业中诱发的N170要小得多。(2) 尽管人类通常不是观察灵长类面孔的专家,人类面孔和灵长类面孔在实验二中诱发同样明显的N170,只是灵长类面孔N170比人类面孔N170的潜伏期稍微延迟了一些。脑地形图也显示,这两种刺激的引起的电位分布相似。这也许说明,面孔特异性机制是由传递了特定面孔信息的特征引起的,而不受是否专长的影响。以上实验结果也许说明,大脑中可能存在面孔特异性加工机制,该机制不受任务和专长的影响。而其它物体加工则由一般视觉加工系统完成,这个系统对实验任务比较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