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被害人犯罪初探——以刑事政策为视角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ak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刑事政策为视角探讨无被害人犯罪。 在我国,面对“无被害人犯罪”犯罪化和非犯罪化的两种思维方式冲突,刑事政策将作何选择,实际上也就是刑事政策将如何框定国家刑权力边界的问题。 当然,刑权力边界不仅仅包含这类犯罪。集中在此探讨,是因为这类犯罪的特殊性,从而可以从更深层次的内涵去揭示如何对公权力、刑权力进行严密的制约。 无被害人犯罪的特殊性表现在:不能够为社会的道德观念所接受:行为人实施该类行为往往是秘密进行,很难被发现;当事人不具有被害意识,如果存在双方当事人的,则另外一方也不具有加害意识,双方完全自愿平等的进行选择:由于无被害人犯罪的当事人不具有被害意识,所以当事人不可能向有关当局报告,有关当局对具体实行情况了解不足,造成司法执行的困难,易导致诱惑侦查。 那么,以刑事政策为视角观察无被害人犯罪的关键在于,无被害人犯罪是否具有刑罚的可罚性,是应当犯罪化还是应当非犯罪化?这就要求我们严格区分犯罪学意义上的“无被害人犯罪”与刑法学意义上的“无被害人犯罪”,以期在立法和司法层面上分而待之。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轻轻重重”策略,乃是一种世界性潮流。其关注政策的自由、效益价值;关注犯罪发生的不可避免性和有益性;关注刑法本身孕育的谦抑理念;关注刑罚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刑罚体系的合理建构。实为国外广泛开展的“无被害人犯罪”非犯罪化、非刑罚化、轻刑化实践提供了坚实有力的理论根基。在对待“无被害人犯罪”的问题上,体现着“轻轻”之策略。在犯罪学意义上,笔者主要以卖淫嫖娼和吸毒两类行为为例证,来展开对无被害人犯罪非犯罪化的理论根基之论证。 理论的跋涉是为了寻求对我国刑事立法及司法的启示。面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国外广泛开展的无被害人犯罪非犯罪化、非刑罚化、轻刑化实践,拟对目前学界倡导吸毒、卖淫嫖娼入罪和卖淫嫖娼合法化的观点回应自己的主张;对新刑法中部分犯罪,如传播淫秽物品罪、成年人自愿的参加秘密的聚众淫乱行为的非犯罪化作出具体分析;对卖淫嫖娼行为中的性贿赂行为主张入罪,基于组织卖淫罪本身的一些特点,如何配置刑罚、如何在司法层面运作以更好的实现刑事政策诸价值目标,亦将作出初探。
其他文献
新时期下,民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何在新时期促进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外部而言,社会和政府要造就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从内部而言,需要民营企业全方位
本文以中国现代学者、政论家、战国策派思想重要代表人物—何永佶为研究对象,以政治学视角对何永佶先生的思想做详尽的分析,主要是结合相关的时代背景,阐述何永佶政治思想的两个
在各地的发展当中,根据各地区的相关政策不同,一些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纷纷涌现,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方参与到“一带一路”的效率和收益的增长.有些问题,短期内并不是企业通过
供用水协会是大家常说的农民用水者协会加供水经营单位组成的一个合作组织,也是我国水利改革一种新的参与式管理模式,它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实体.通过供水单位与受益农户自行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在对PE木器底漆进行利用期间,针对其存在的问题,需要为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并在各个方面对其探讨,保证能为其提供参考.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气象服务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充满了挑战.如何利用并提高气象微博的影响力从而增加气象服务信息的传播力,是本文讨论的重点,以便更好地做好气象服务.
本文拟以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为出发点,对以和解、调解、仲裁为基础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进行法律规制。 以纠纷为切入口,对纠纷的概念、根源、特点做出了阐述,进而引出多元化纠
科技的发展,促进测绘技术得到极大发展.传统的测绘技术耗时较长且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但最终所获取的地质信息精确度较低,因此目前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就逐渐研究出了一些
在一切能为人类所利用的自然资源中,土地是最基本且最宝贵的资源,它的产生不受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具有数量有限性,沃度差异性、位置空间性、利用持续性等特点。土地是一种稀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