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最终蔓延至了全球金融业,导致世界各国的商业银行出现了大量坏账,一系列银行业危机随之爆发。这一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反映出了系统性风险的负外部性,即相对于单个金融机构自身面临的风险而言,金融业的系统性风险影响更为严重,系统性风险已经成为威胁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的主要因素。系统性风险的测量方法、防范机制在此次金融危机之后成为了国内外学者的主要研究对象。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回顾,从理论上本文总结出系统性风险的形成原因有金融体系内在的不稳定性、信息不对称性、货币政策失调等因素。从实际角度来看,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部门,以货币和风险为经营对象,其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事件及经营指标的变化都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所以本文从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三性”原则着手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结论认为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在协调三性原则的基础上维持稳健经营,但各大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不断攀升,商业银行为应对利率市场化、提高其非利息收入占比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等,许多方面的因素都使我国银行业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增大。 在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规范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选取了16家上市商业银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基于分位数回归的CoVaR方法测度了各大上市商业银行对其他商业银行以及银行业系统的溢出效应的大小。实证结果表明:CoVaR方法比 VaR方法更好的衡量了系统性风险的大小,能更全面的涵盖包括极端尾部事件在内的影响系统性风险的各种因素;16家上市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整体上遵循规模越大,系统性风险越大的规律;除了资本资产规模外,识别某一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大小还应关注到与其他银行的关联度、在某类业务或者市场中的可替代性以及在金融市场中的影响力等许多其他方面。 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影响因素的现实分析与实证研究,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防范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进一步推进宏观审慎监管、强化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完善对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