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东部的东天山地区,主要包括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族自治县和伊吾县三县市,是新疆与内地联系的关键地区,也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处。近年来新疆考古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东天山地区陆续发掘出大量属于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的墓地和遗址,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广泛的关注。出土的大批陶器文物,为研究本地区陶器,论证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的划分和分析不同文化类型遗址间的交流等考古界十分关心的问题提供了实物资料。本论文选取出土于本地区11处典型遗址的陶片样品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热膨胀法,EDXRF和ICP-AES等多种现代科学分析技术对陶片样品的烧成温度,主量、微痕量元素等进行测定,并通过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测试结果进行科学、定量的分析,最终得出有关本地区陶器制作工艺和产地的相关信息。主要结论如下:(1)东天山地区各遗址陶器的制作工艺有一定差别。三种文化类型遗址间一部分陶器吸水率和烧成温度相似。但整体来看,焉不拉克文化遗址(东天山山南)陶器吸水率较低,烧成温度较高;而岳公台—西黑沟遗址群文化类型的遗址(东天山山北)陶器吸水率较高,烧成温度较低。这说明,不同文化类型遗址陶器制作工艺略有差别,但同时又有一定的交流。(2)东天山地区各遗址的陶器均既有本地制造的,又有外来的,不同遗址间存在着相互贸易和交流。(3)本论文中所讨论的东天山地区三种文化类型遗址(焉不拉克文化、岳公台—西黑沟遗址群文化类型和东黑沟—红山口遗址群文化类型),不仅同一文化类型遗址内部存在陶器的贸易和交流,三种不同文化类型遗址间互相亦存在陶器的交叉分布,这证明三种文化类型遗址间存在着一定的文化交流和传播。(4)东天山山南山北遗址间既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又有相互贸易和交流关系。具体来说,相对于东天山山南的焉不拉克文化西部类型遗址(主要依靠农业经济)来说,位于山北的两种游牧文化类型遗址以及山南的焉不拉克文化东部类型(主要依靠畜牧业)遗址间陶器的相互交流更为密切。这说明,东天山地区遗址间的文化交流主要与游牧民族特有的具有迁移性的生产和生活等方式有关。(5)东黑沟—红山口遗址群文化类型的东黑沟遗址墓地和黑沟梁墓地中出土的实用器和明器在制作工艺和产地上均有较大差别。作为墓主人陪葬品的小型明器均为就地取材,本地烧制,且烧制温度较低,吸水率高。而作为人牲陪葬品的实用器一部分为本地烧制,另一部分是来自岳公台—西黑沟遗址群文化类型和焉不拉克文化的外来器物,这类陶器烧成温度较高,吸水率低,制作工艺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