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羽,“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后作为武庙主神,与孔子文庙并祀。到清代,凡有府州县卫所衙门者,均建武庙,形成了“关公庙貌遍天下,五洲无处不焚香”的壮观场面。官私文献对其褒封、敬奉、祭祀、显灵的记载颇多,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学者将这些文献汇集成套,编成《关帝文献汇编》。近年也有学者收集更为丰富的文献资料,编成《关帝文化集成》,为关帝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学界对关帝研究硕果累累,但也存在资料重复利用、论题反复讨论、创新明显不足的弊端。藏于四川省南充市档案馆的《清代南部县衙档案》中,有两百多件档案资料涉及清代的关帝崇拜以及关庙管理。这些档案主要包括清廷加封关帝、祭祀关帝和关庙规制的皇帝谕旨或礼部咨文,以及四川总督、布政司和川北道通饬保宁府的札文,以及关于南部县武庙祭祀和经管的禀文、谕、领状,另外还包括与武庙相关的一些诉讼档案。这些档案是研究清朝关帝信仰及关庙管理的新材料。本文即是依据这批档案资料在关帝崇拜特别是南部县武庙经管方面展开研究。首先,对《南部档案》中的关帝档案价值作总的论述。一是关帝升入中祀和关帝加封美名相关文献的补略增详。二是武庙经管以及武庙祭祀研究的文献支撑。三是官方在清晚期禁演关帝戏剧文献的珍贵存留。其次,以武庙经管为研究重点,从武庙经费的收支、武庙住持的充任以及武庙首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先从经费的收支来看,晚清南部县武庙的经费来源主要有官方的划拨、筹集和民间的捐献、充公,以及武庙自我经营所得到的收入;支出则主要在祭祀武圣和修缮武庙两个方面。再根据光绪元年(1875)发生的“宋元奎案”可以看出,南部县武庙住持的身份可以为僧人,亦可以是道士。品行上大致有恪守清规、忠实诚悫、和睦乡邻的要求。住持的充任的程序经历了从不规范到规范的过程。其程序主要有两步:第一是武举、武生和首事的公推共举;第二是官府认可。武庙住持的任期是终身制,人数是始终是一人。这也是南部县武庙与洛阳关林住持在人数上相异的地方。另外,武庙住持的权利主要包括看守庙宇、掌管财务、经营庙产、享有利益四个方面。最后,透过档案的分析可见,南部县武庙首事与住持一起经管武庙,其身份均是取得一定功名的文生、武生、监生等。首事的人数不确定,保持在二到四人之间,也有出现七八人的情况。首事可以兼任多个祠庙,任职绝对流动性与相对固定性,且首事一职可以连任。首事的职能与权力主要有扩建、培修、保护武庙,经理佃资,筹办祭资等。南部县武庙在晚清“庙产兴学”中被改造成了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