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患者脾静脉、门静脉血流量与肝脏组织学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g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超声对中晚期肝硬化可做出明确诊断,但在肝硬化早期及肝纤维化形成阶段,明确诊断较困难,肝穿组织学检查是最准确的方法,但具有创伤性,病人难以接受。寻求无创检查来反映肝病患者肝脏病理变化是目前研究的方向。本研究通过观察HBV携带者及CHB患者肝组织病理纤维化不同时期脾静脉和门静脉血流量及其比值的改变,分析、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诊断方面的实用价值。 方法: 1、病例选择 正常对照组:30例健康成年人,男19例,女11例,年龄16~42岁,平均年龄(30.0±8.8)岁。研究组:143例,男103例,女40例,年龄14~62岁,平均年龄(33.0±12.6)岁,其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7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65例。 2、实验方法 受检者检查前空腹8~12小时以上,检查时取仰卧位,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常规检查肝脾大小、内部回声等情况,显示门静脉和脾静脉主干,分别在距肝门、脾门1cm处测量门静脉及脾静脉内径(Dpv、Dsv)、血流速度(Vpv、Vsv),根据公式分别计算出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流量(Qpv、Qsv)。采用自动活检枪,16G活检针,取得肝组织长度不小于1.5cm,固定、切片、常规染色,镜下观察。 3、统计分析 依据肝穿组织病理纤维化分期不同,将143例观察者分为四组,即S<,1>组(59例),S<,2>组(30例),S<,3>组(26例),S<,4>组(28例),分别与对照组比较,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方差齐者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用Student NewIllan Kewls-Q检验。数据计量资料方差不齐者采用非参数检验,各组总体有差异时再进行两独立样本间的比较,用Mann-Whitney U检验。纤维化程度与血流量的相关性采用等级相关分析,即: Spearman’s rho,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结论: 1、在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形成早期阶段,超声检查即可出现门静脉及脾静脉增宽、脾脏增大等形态学改变。 2、在肝纤维化形成中晚期阶段可出现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如:门静脉血流速度减低、脾静脉血流量增加。 3、在肝硬化早期可出现Qsv/Qpv值增大,超声测得Qsv/Qpv超过0.6时即可提示早期肝硬化。 4、在诊断早期肝硬化方面,有望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一定程度上取代有创检查。
其他文献
目的:脂联素(Adiponectin)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脂源性激素,许多研究表明,脂联素具有广泛的生物调节功能,在能量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能量代谢紊乱相关疾病如糖尿病、动脉
目的:使用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对存在胃癌前病变的病人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胃粘膜组织的病理变化,从而证实环氧化酶-2是否在胃癌特别是胃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过
目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发病急骤,病情危重,患者往往死于继发的感染和脏器功能衰竭。近年来研究认为:肠道是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中心器官和始动器官。对 SAP 时肠屏障损伤机制
背景及目的为了防止多胎妊娠的发生风险,单胚胎移植(Single-embryo transfers,SETs)已经愈来愈广泛应用于辅助生殖技术,SETs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正确选择最具发育潜能的胚胎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