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当代建筑体系下,回应气候的建筑设计方式逐渐被重技术的方式所取代。在达到高效控制建筑环境目标的同时,也相应带来了建造和运行成本增加、资源消耗加剧、生态环境退化等负面影响。传统民居在千百年的发展中,深谙当地的资源、气候和技术,在缺乏机械环境控制手段的条件下,充分运用有限的技术资源,来应对气候因素对建筑的影响,并与自然环境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因此,汲取传统建筑中主动适应气候的绿色营建技术并应用到现代绿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代建筑体系下,回应气候的建筑设计方式逐渐被重技术的方式所取代。在达到高效控制建筑环境目标的同时,也相应带来了建造和运行成本增加、资源消耗加剧、生态环境退化等负面影响。传统民居在千百年的发展中,深谙当地的资源、气候和技术,在缺乏机械环境控制手段的条件下,充分运用有限的技术资源,来应对气候因素对建筑的影响,并与自然环境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因此,汲取传统建筑中主动适应气候的绿色营建技术并应用到现代绿色建筑设计中去,对于促进节能减排、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气候与传统民居绿色营建关系的梳理,以江淮地区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实地调研和现场测试,归纳分析了江淮地区传统民居的建筑类型及特征,并从聚落选址布局、建筑空间、建筑界面、建筑建构四个层面,对江淮地区传统民居的绿色营建技术进行了实证研究。进一步采用软件模拟的方法,从光环境、风环境和热工环境三个方面对传统民居的绿色营建技术进行模拟验证。最终提炼出适应湿热气候的绿色营建技术,为传承传统民居营建智慧的绿色技术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设计方法。首先,基于建筑气候学理论、建筑生态学理论和可持续建筑理论构建了多学科视角的传统民居绿色营建研究方法,提取与绿色营建相关的气候因素,即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风、降水。进一步分析出与之相对应的设计策略包括:采光遮阳、得热防热、增湿除湿、通风防风、蓄水防水等。同时,分析适应气候的绿色营建设计原则,为下文归纳适应气候的绿色营建技术提供思路。从地域环境和社会文化两方面,介绍江淮地区传统民居形成原因。通过对江淮地区传统民居的调研实测,绘制相关图纸、电脑模型,归纳出江淮地区传统民居的五大建筑类型及各类型建筑特征,为后文梳理绿色营建技术提供相关基础研究。其次,从聚落选址布局、建筑空间、建筑界面和建筑建构四个层面,对江淮地区传统民居的绿色营建技术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现场实测和红外热成像仪拍摄,整理分析所得结果,以定量的方式对江淮地区传统民居适应气候的绿色营建技术的有效性和作用程度进行总体评价。同时,借助气候模拟软件Climate Consultant分析江淮地区的气象数据,根据软件所提出的被动式气候设计策略,分别运用Ecotect对传统民居光环境和热工环境,Phoenics对传统民居风环境进行模拟验证,进一步用量化的方法研判各营建技术的气候调节能效。最后,根据梳理验证的传统民居绿色营建技术,以目标为导向,从“安全耐久”、“健康舒适”、“资源节约”、“环境舒适”四个绿色评价要求入手,探索传统绿色营建技术的现代应用方法。本文挖掘了江淮地区传统民居的类型及特征,并通过现场实测和软件模拟的定量化研究方法,对江淮地区传统民居的绿色营建技术进行了科学的梳理与分析,评判了气候调节的效能和程度,完善了江淮地区被动式绿色建筑设计理论体系,也为传统民居绿色营建技术在当代绿色、生态、低碳建筑主题下的传承与转译提供了理论参考。
其他文献
针对汽车尾气污染严重的现状,采用热聚合法制备出石墨相氮化碳,并采用行星式高能球磨法对石墨相氮化碳光催化剂进行改性,成功制备出硼元素掺杂改性石墨相氮化碳,并结合XRD和SEM对其改性机理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多孔水泥混凝土作为光催化剂的载体,制备出具有光催化功能的绿色路面材料,并基于自制的光催化性能测试装置分析了光催化降解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球磨法可明显改善氮化碳的团聚状态,增大其细度,并将B3+
目前,受国际经济形势不稳定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中小企业只有不断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积极研究融资风险的应对策略,才能在如今的国际金融环境下,实现企业的稳定发展。本文就如何缓解金融市场震荡、金融危机提出了几点意见。
豫北平原地区作为中国南北交通的核心枢纽处,见证了中国自古至今的发展历史,处于豫北平原地区的村落民居也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发生了清晰的演变过程。以黄河为分界线北侧的河南地域被称为豫北,豫北地区的地形地貌主要分为山地和平原两种类型,当下对于豫北平原的研究多处于传统民居本体上,倾向于关注共性特征,对各地区的合院民居形成原因研究不够充分。对空间形态演进的研究不足。飞快的城镇扩张,虽然使得人们经济迅速腾飞,但
我国现有六千多个传统村落,它们不仅拥有物质文化遗产,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传统民居就是代表。从技术角度看,其建筑风格和材料的选择上等具有其独特性;从地区文脉上看,它承载着当地居民祖辈的生活方式和历史记忆。本文借助现代适应性技术理论,以海口市道郡村的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从传统民居正面临的破旧衰败、拆除重建等严峻的问题,到现代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些导致传统建筑在居住及使用上有它的局限性。所以
传统村落是中国多元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以活态的文化遗产形式存在的。传统村落不同于历史名城,更不同于现代民居,是地域特色被快速侵蚀的大背景之下的最后一道防线。传统村落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山西省长治市的中村古村落作为研究对象,梳理中村古村落的基本概况、空间形态特征等,有助于研究中村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
陈嘉庚在职业教学的办学过程之中,希望能够培养出可以振兴中华的实用型人才。根据我们国家当前的情况以及不同地区的经济状况,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让学生养成优秀的学习习惯,还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与工作中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弥补自己的不足。学校应当引进师资团队,加强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帮助我国职业教育取得发展。
光催化材料在光照条件下具有降解有机污染物等功能,且反应产物无毒无害,不引起二次污染。通常以喷涂和内掺的方式与建筑材料复合,用以吸附和降解自然环境中的气体污染物和有害有机物。但Ti O2能带间隙(3.2e V)较大,电子-空穴极易闭合,导致其在可见光下的催化效果较差,且纳米Ti O2比表面积较大,易凝聚、难分离。另外,当光催化材料以喷涂方式应用于建筑材料表面时,粘结性差,易脱落,光催化性能的长效性能
从九寨沟典型村落中藏族民居建筑遗产的真实性问题切入,将该问题于“外因作用下的建筑平面机理”“自主改造主导下的建筑结构”“民居建筑性能需求下的材料”3个层面来进行相应研究,旨在客观分析不同建设时期九寨沟世界遗产地民居建筑演变过程中风貌问题的表达,反思当前世界遗产地当中民居建筑遗产非物质文化要素表达的不足,提出基于真实性原则的建筑风貌保护与传承应对策略。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我国电力行业势必将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分布式电源技术在推动电力行业从高污染、高排放的传统模式向清洁、高效的环境友好型模式转变的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特征的分布式电源会引起微电网功率波动,影响系统的经济性与可靠性。在没有大电网支撑的偏远地区,电网结构薄弱,运行延续性差,母线电压值受外部输入功率波动的影响也会变大。直流供电系统因其控制变量少、能源
传统土木民居是以木构架与墙体共同承担房屋上部荷载的传统民居形式,正是由于其共同承担荷载的特性使得传统土木民居在历经自然环境的侵蚀后依旧保持着较好的整体性。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下,传统土木民居缺乏相应的修缮使得其逐渐发生破坏,导致其逐渐被人们所摒弃。内蒙古沿黄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和社会历史背景逐渐衍生出当地独有的传统土木民居形式,因此研究内蒙古沿黄地区传统土木民居在传承和保护上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沿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