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一系列的“中国奇迹”,但与之相伴的是能源枯竭、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这对公民的生命健康、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以及社会的良性发展造成恶劣影响。因此,如何实现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资源环境绩效是衡量一个地区对资源环境的利用效率的测度性指标,可以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行有效度量。可见,如何提高资源环境绩效对我国实现经济的集约型增长、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整理国内外环境绩效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基于中科院提出的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从资源消耗、能源利用、污染排放、污染治理四个方面构建了资源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2008-2016年我国省际区域的资源环境绩效进行了动态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资源环境绩效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空间相关性,构建空间面板杜宾模型(SDM),对资源环境绩效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效应分解分析,以寻求提升我国资源环境绩效的有效途径。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从动态综合评价结果来看,资源环境绩效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即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其资源环境绩效水平也较高,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其资源环境绩效水平也较低。第二,从变化趋势来看,全国资源环境绩效水平在2008-2016年之间呈缓慢下降趋势,主要是因为东部地区的资源环境绩效水平的下降幅度远远大于中西部地区绩效水平的上升幅度。第三,从排序分类来看,可将其分为稳定式发展、缓慢式发展和跳跃式发展。其中,北京、天津和上海等6个地区的发展模式为稳定式发展,江苏、安徽和福建等11个地区的发展模式为缓慢式发展,辽宁、湖北和湖南等13个地区的发展模式为跳跃式发展。第四,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我国资源环境绩效的空间分布特征较为明显,基本保持“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且其存在较强的空间集聚性和空间正相关性,具体表现为“高-高”和“低-低”集聚。第五,我国省际区域的资源环境绩效存在正向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表明相邻区域的资源环境绩效的提高会对本区域资源环境绩效起促进作用。第六,城镇化水平的高低是影响资源环境绩效的关键因素。第七,从效应分解分析来看,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和外资依存度对资源环境绩效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显著为正,科技进步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则均显著为负,外贸依存度的直接效应显著为负,间接效应则不明显,人力资本和环境规制强度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但其间接效应却未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即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