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乔姆斯基在1957年的《句法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生成语法,关于是否在语言表达时存在句法移位一直是语言学界争论的焦点。句法的移位就是在深层结构转变成表层结构时出现的将某些成分转移到其他部位的现象。乔姆斯基认为典型的移位现象发生在英语关系从句的生成之中。虽然生成语法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但是由于一直缺乏现实的证据,这一理论受到不少学者的质疑。随着当代心理学的发展以及神经科学的介入,句法移位这一现象再一次引起了研究的热潮,并得到不少学者的实验证明。无论是跨通道启动实验以及脑电位、核磁共振造影都显示在关系从句的理解中出现了填充语-空位的依存关系加工现象,证实了移位规则的存在。但也有学者在研究了其他语言之后,提出了该句法移位现象只能在印欧语言中得到证实的论调。蔡任栋、董燕萍(2010)通过对现代汉语中的话题句的研究,发现汉语话题句虽然句法形式上与英语相同,却并非来自于标准的主谓宾结构的移位变形,而是基础生成的。因此,关于中国英语学习者在理解英语时,对于英语移位加加工究竟是否受汉语的影响,即是否依然存在填充语-空位的依存关系,值得进行探讨。不少学者还提出了依存关系加工的效率问题,认为它与工作记忆广度密切相关。而工作记忆也被许多研究者认为或多或少与认知抑制能力相关,甚至有学者认为工作记忆就是通过抑制来发挥作用。因而本文拟从认知抑制的角度来探究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填充语—空位依存关系加工。本研究通过对52名来自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翻译专业的大二学生进行了认知抑制能力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分组参加跨通道启动效应实验来测试是否存在填充语-空位的依存关系。实验结果证明英语关系从句中的加工在中国英语学习者身上仍然具有心理现实性,且该依存关系加工与认知抑制能力有较大相关度。通过对不同条件下的填充时间的对比,同时还发现填充语—空位依存关系加工的位置发生在空位位置之前,验证了“活跃语迹策略”与部分“句法预期局域性理论”的观点。在对于正误判断问题的环节研究后,还发现认知抑制能力与上下文之间的语义整合密切相关,抑制能力强者句子之间的语义关联整合上耗时明显短于抑制能力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