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实际上就是用户和科研机构之间以农业科技成果为媒介建立的需求和供给的过程。农业科研一方面受社会需求的推动,另一方面也按“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的科技自身发展规律进步;既有部分农业科技成果具有商品化特征,可以通过市场调节保持供求平衡,也有大量农业科技成果属于公益型成果,难以依靠市场调节实现供需均衡。农业科技研究和成果转化的区域性特征、农户数量的巨大和生产的分散性,客观上需要建立比较庞大的农业科技研究和成果转化体系。本文以农业科技研究和成果转化的特征为基础,依据技术创新理论、供需均衡理论,从“农业科研—用户”的双向视角,分析了影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各种因素,并从农业科技体制创新和推动用户参与农业科技研究的视角探讨了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对策建议。具体而言,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1)从成果转化的视角,分析了目前我国既有农业科技成果的问题和导致这些问题的农业科技体制因素,提出建立新型农业科技成果供给机制的对策。由于农业科研机构之间缺乏分工与协调机制、农业科技资源的专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不合理、从事农业科技开发的地方农业科研机构力量薄弱等因素,我国农业科技成果存在着可替代的竞争型成果多、成果针对性不强且缺乏综合配套性等问题。建立以农业综合区划为基础的新型农业科技科技成果供给机制,支持各个区域农业科技的协调发展,有利于解决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供需矛盾问题。2)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用户对农业科技成果的需求不足问题、影响因素及对策。影响用户投资农业科技成果的因素有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内在因素主要有:受教育水平、农业生产规模、农民组织化程度和投资能力;外在因素主要有: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农业经营的高风险性和银行信贷支持等。针对用户对农业科技成果的需求不足问题,本文提出了培养和支持用户以形成对农业科技成果有效需求的具体建议。3)为实现农业科技成果供给与需求的均衡,本文探讨了“供—需”之间互动、用户参与农业科技研究及成果转化的对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农民组织化和由农业企业拉动的农业产业化,均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以此为背景,本文分析了农户和农业企业参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特征,以及不同利益主体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实现合作与协调的可能性与方式。最后,本文提出了推动农户和农业企业积极参与农业科技研究和成果转转化的对策:构建市场导向的农业科技支持体系、建立交流平台和保障各个主体的经济利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