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研究目的 先天性巨结肠在先天性畸形中发病率居第二位,平均每5000个成活新生儿中发生1例。1886年丹麦医生HaraldHirschsprung首先描述了先天性巨结肠症,故又称为Hirschsprung’s Disease(HD)。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在胚胎期肠神经发育过程中,肠神经元发育出现停顿,肠壁肌间神经丛的神经节细胞缺失,以致受累肠段异常收缩,其近端结肠代偿性扩张与肥厚,形成巨结肠。临床上表现为完全性或不完全性肠梗阻症状。 HD属于多基因遗传病,其遗传度为80%。根据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发病与否不单是遗传因素所决定,而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联合作用的结果,且不同性别的发病阈值不同。男女患病比值为4:1,具有男性易感的特点。HD在某些家系调查中,也有显示其单基因遗传特点,遗传方式有:(1)常染色体 显性遗传,(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3)性染色体隐性遗传,(4)性染 色体显性遗传等。但大多数系散发病例。 目前认为与HD有关的致病基因有:RET原癌基因,EDNRB等基 因。本实验研究RET基因的突变。RET基因组由20个外显子组成, 长约80kb,最后一个外显于主管剪切功能。RET基因突变占HD发 病总数的 50%,而 EDNRB突变占 5%。RET基因定位于 10号染色体 长臂 1区 1带 2亚带(10all.2)。用 PCR扩增方法测定,HD患者 可见 6,13,19 等外显于突变,其突变的方法有点突变、框架移 位、错译码、基因缺失等。 RE T基因对胚胎期消化道神经节细胞的发育起很大的作用,现 有关中国人HD思者RET基因突变的报导尚少。本文应用聚合酶 链反应-单链构象 多 态性(single strand confor。ation polymorphism analysis of polymerase chalnreactlon products, 简称 PCR-SSCP)技术分析中国人 20例 HD的 RET基因第 13外显子, 以检测RET基因突变率。突变位点和突变方式。 方法 取临床直肠活检及手术病理常规确诊为HD患者外周血各2。工, 用盐提法提取基因组 DNA。根据突变高发的 13外显子用引物设计 软件设计引物,随后用常规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RET基因 13外显子,PCR产物的长度为 253 hp。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 分析法进行突变的筛选,异常带型的PCR产物克隆至pUC。-T 载 体中,DNA自动测序仪测序以明确突变位点和突变方式。根据SSCP 和 DNA测序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2 从20例患者中,PCR-SSCP检出4例带型异常的HD患者,检出率为20%(4/20)。将SSCP结果为异常带型的病例进行测序,发现两种突变方式:即,点突变:18888 T t。G(半腕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框架移位;18926 ins G。追踪其中三位患儿的父母亲,证实5号样本患儿父亲的SSCP异常条带和突变位点与患儿一致,即 18888 T to G,结果表明,5号患儿的 HD系其父遗传所致。HD具有遗传性。结论 1.20例中国人先天性巨结肠患者中 RET基因 13外显子突变者为 4例,突变检出率为20%。 2.在本实验中,中国人先天性巨结肠患者 RET基因 13外显子突变 的方式有 18888 T to G,使原来的半肌氨酸突变为苯丙氦酸; 18926 ins G,导致移码突变。 3.本研究中,4例RET基因突变有3例为杂合子,一例为纯合子, 表明先天性巨结肠RET基因杂合子突变即可致病。 4.家系分析结果证实HD具有遗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