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工作报告》不仅仅是中国政府对过去一年,甚至五年所做成就的总结,同时也对未来五年中国发展的计划,其中包括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生、外交等各个领域,其目的在向国内外政府与民众传达中国政府各方面的做出的成绩,了解政府的工作和中国的国情与发展现状。是外国了解中国的最好载体,也是中国向世界介绍自己的重要途径。所以《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质量直接影响着全世界各国政府和民众对中国的了解和理解,在翻译上稍有偏差就可能影响到国家的利益、国家形象甚至于国际关系,因此对其译文在各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本文根据罗选民提出的互文性分类:显性互文性和成构互文性,以及其显性互文性表现形式的类别作为参考,对2015年至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互文现象进行细读。作者选取《政府工作报告》中部分互文现象,根据张健提出的外宣翻译原则,探究译者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互文现象的处理和转换方式以及译文是否体现外宣翻译的原则。研究发现(1)政府工作报告中,显性互文性主要体现为引用、用典及仿拟的表现手法;成构互文性主要体现为成语典故体裁互文性,对偶、排比为主的修辞互文性,以及结构互文性的表现手法。(2)政府工作报告的中,政策性术语及国家领导人演说词的引用、典故以及仿拟主要采取了直译、释译与意译的翻译方法,充分考虑了读者的阅读感受,遵循了外宣翻译的目的;成语典故体裁的互文则基本采取了直译与意译的翻译方法,使读者正确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取得了良好的外宣效果;对偶与排比为主的修辞互文性主要采取了直译、意译以及替换、合译、转换等不同的翻译方法与技巧,更加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结构互文性主要采取了直译的翻译方法,使报告结构更加清晰明了。(3)政府工作报告中互文性表现形式的翻译,较好的遵循了文化差异原则、凸显核心信息原则以及经济原则,三条翻译原则相辅相成,使译文达到外宣预期效果,增强对外宣传的吸引力、亲和力。本研究为我国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提供新的视角,扩大了互文性理论的研究范围,为互文性理论与政治外宣文本相结合的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