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泻胃补脾针法联合药物二甲双胍对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治疗肥胖病的方法。方法:本研究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94例单纯性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针刺组30例,药物组33例,针药组31例,三组均保持原本的饮食及运动习惯不变。针药组采用泻胃补脾法针刺治疗,足三里、内庭、合谷、曲池、中脘采用提插捻转泻法;脾俞、三阴交、太白施以提插捻转补法,脾俞不留针,余得气后留针30min,每周3次,并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0.85g/次,1天2次,1月为1疗程,观察时间为3个月。针刺组只接受泻胃补脾针法治疗,具体取穴及手法同针药组。药物组采用口服盐酸二甲双胍治疗,具体服用方法及疗程同针药组。观察时间为3个月,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分别记录患者体重、体质指数(BMI)、腰围、臀围、腰臀比(WHR)、FPG、TC、TG、HDL-C、LDL-C、FINS 数值,对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临床疗效分析:3组治疗后有效率比较,针药组治疗总有效率93.3%,药物组治疗有效率76.7%,针刺组治疗总有效率80.0%,针药组的总有效率与药物组和针刺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的体重、BMI、腰围、臀围、腰臀比情况:3组患者在治疗后,体重、BMI、腰围、臀围、腰臀比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说明3组患者治疗后均取得良好的效果。针药组与针刺组、药物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减重、降低腰围、臀围、腰臀比方面,针药组明显优于药物组和针刺组。3、FPG、FINS、TC、TG、LDL-C、HDL-C:3 组患者在治疗后 FPG、FINS、TC、TG、LDL-C均明显下降,HDL-C明显上升,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针药组对FPG、FINS、TC、TG、LDL-C、HDL-C的改善比针刺组和药物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泻胃补脾针法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单纯性肥胖能显著降低体重和相关肥胖指标、改善血糖血脂和胰岛素水平,疗效高于药物组、针刺组,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