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流域鱼类资源现状、空间格局及其生长特性研究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ccw6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洱海是云南第二大高原淡水湖泊,是滇西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鱼类既是渔业的主体,同时也是反映水生态功能的重要生物指标。本研究对洱海鱼类生态调查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进行了综述,并通过深入地实地调查:在较全面地掌握洱海鱼类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鱼类的特征参数,包括群落结构、空间格局、生长特性、形态差异等进行了研究,较为真实地反映出了洱海的鱼类现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渔业发展建议。主要结果如下(1)洱海原有鱼类区系已经被长江中下游鱼类区系所取代。洱海现有鱼类23种,隶属于6目9科。在种类组成上以鲤科鱼类最多,有14种;鰕虎鱼科2种;鳅科、合鳃科、塘鳢科、鳢科、青鳉科、胎鳉科、银鱼科各1种。在数量组成上以鰕虎鱼种群最为庞大:太湖新银鱼次之;重量组成上以鲢、鳙渔获量最高,其次为鰕虎鱼和太湖新银鱼;鲫、鲤等原有定居型鱼类渔获量下降;外来鱼类成为洱海渔业主体。在洱海现有的23种鱼类中,仅5种为原有种(鲫、泥鳅、黄鳝、中华青鳉、大理裂腹鱼),其余19种均为外来种,并且其中有5种(子陵栉鰕虎鱼、波氏栉鰕虎鱼、麦穗鱼、黄黝、太湖新银鱼)已经成为入侵种。本次研究还新记录到1种高危入侵物种——食蚊鱼。(2)洱海鱼类空间分化明显,各水层都分布有生长快、繁殖力大、适应性强的种类。洱海鱼类群落在空间分布上体现出的环境差异显著,可分为洱海西岸与南、北端湖滨带东岸与湖心区以及上游小型湖泊三个空间类群。各空间类群内主要特征种类以及各类群间主要相异种类明显(但也存在一定的交叉,即空间分布边界具模糊性)。洱海西岸与南北两端为典型的湖滨带湿地环境,湖湾、浅滩广布,水草茂盛,水深梯度变化平缓,是鱼类良好的产卵繁殖区和索饵觅食区,对于洱海鱼类多样性保护和渔业生态发展至关重要。(3)洱海的外来鱼类虽多为长江中下游鱼类品种,但已表现出对高原湖泊环境良好的适应性,各种类生长状况良好(呈匀速生长或近匀速生长),与其在平原地区环境下的生长情况相比无显著差异。其中,鲫、鲤、团头鲂等吃食性鱼类的生长状况最佳,其次是滤食性鱼类鲢和鳙,这也表明洱海饵料丰富,鱼类摄食旺盛。(4)洱海土著鲫与西湖、茈碧湖、海西海三个湖泊的土著鲫种群之间在形态性状上无显著差异,但西湖、茈碧湖、海西海三个湖泊的土著鲫种群之间却存在着种群间差异其中,茈碧湖与海西海鲫种群之间在眼径/头长(ED/HL)性状上的差异达到了亚种水平。洱海入侵种麦穗鱼与西湖、茈碧湖、海西海三个湖泊的入侵种麦穗鱼种群之间在形态性状上无显著差异,但西湖、茈碧湖、海西海三个湖泊的麦穗鱼种群之间却存在种群间差异。长期的地理和生态隔离是导致不同种群间出现形态形状差异的重要因素。(5)洱海渔业现主要为粗放式的增养殖模式,虽经济效益喜人,但生态效益不高。严格控制鰕虎鱼等低值品入侵种数量,合理放养现有经济鱼种(应以鲤、团头鲂为主,适度搭配青鱼、草鱼、鲢、鳙),通过人工放流等方式逐步建立和恢复珍稀土著鱼类种群,以及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适度引种一些凶猛鱼类(鳜鱼、鸟鳢等)以提升渔产品质和实现野、杂鱼类的生物控制,是今后洱海渔业发展可借鉴的新模式。
其他文献
<正> 随着西方商品经济的发展,其社会矛盾越来越突出,人际关系也就越来越复杂.为了协调好社会矛盾,沟通人际关系,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公共关系学就应运而生了.公共关系学的研
研究背景:腹水的形成原因复杂,为临床上对良恶性腹水的鉴别加大了难度。对于不明原因腹水的临床诊断,尤其是恶性腹水的早期诊断仍是临床上的一项难题。研究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39
<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以及在中国1.93亿网购用户的推动下,电商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了深入了解电商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记者采访到了中国电子商务
本研究拟在分析前人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在中文阅读条件下,探讨复合词的加工方式,并且为串行和并行模型之间的争论提供一些实证研究的证据。复合词的两个词素是在同一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各行各业用电需求的剧增,变电站的规模变得也越来越大,导致电力监管部门对变电站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多媒体技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人民生活、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之一。我国水资源在时间、空间上分布不均衡的局面,造成缺水地区由于水资源
垃圾压缩站污水是一种高浓度难降解废水,采用"混凝沉淀+声电芬顿+A2/O生化+MBR/NF"的组合处理技术可以较好地处理垃圾压缩站污水。通过对广州市某县级区辖内某镇压缩站的水量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的影响将不断加剧,经济、生态和食物安全均会受到水资源短缺所产生的威胁,甚至国家安全、社会安全和人类的生存安全也会受到水资源短缺影响。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