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不同鹭科鸟类在繁殖期的行为时间分配及其活动规律,在2006年4~6月,我们采用扫描取样法对河南省确山县石滚河乡刘楼村小王沟自然村的四种鹭科鸟类的繁殖期行为活动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池鹭(Ardeola bacchus)、白鹭(Egretta garzetta)和牛背鹭(Bubulcus ibis)的觉醒时间在早晨5:00~5:10,出飞时间在5:07~5:14,从觉醒到出飞仅在筑巢地停留很短的时间,醒来后就飞离筑巢地开始活动。傍晚飞回筑巢地的时间为18:30~19:30,有一段大约1 hr的活动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主要进行的活动有羽毛护理,修补鸟巢,在树枝之间和林地之间飞动,寻找夜间休息的合适树枝。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是夜行性鸟类,在繁殖季节,活动时间由原来的昼伏夜出改成全天候活动,白天也进行修筑鸟巢、寻找食物、孵化等繁殖活动,早晨和傍晚的是其活动的高峰期。池鹭、白鹭、牛背鹭的活动时间光照照度偏差较大。对于四种鹭科鸟类在筑巢地的各种行为活动时间分配的研究结果表明,四种鹭科鸟类的共同特点是在静栖行为(平均46.49%)、繁殖行为(平均40.55%)花费的时间最多,说明在繁殖期,这四种鹭科鸟类在筑巢地除了满足自身需要外,主要就是为了繁殖活动,修筑鸟巢、孵化雏鸟,这是生殖生理控制的结果。运动和喂食各占5.58%和1.75%。行为活动规律研究表明,在筑巢地的运动和喂食有着密切的联系,运动行为的目的是为了寻找食物和喂食幼鸟,是两个有密切关联的行为,鹭科鸟类在满足了自身需要后,主要活动就是为了繁殖和哺育后代。白天在筑巢地的运动行为主要是觅食回来在树枝之间跳跃寻找自己的鸟巢,或是喂食完了再前往觅食地物。护理行为和其他行为的比率占得最少,平均只有2.43%和0.19%。这说明四种鹭科鸟类在时间分配上,除了满足自身需要和哺育后代以外,很少去花费能量去做无关的活动,将时间分配到最需要的行为中去,有利于在自然环境的选择下生存并延续种群,这是符合Verbeek的研究结论的。对这四种鹭科鸟类行为时间分配的种间差异比较研究表明:四种鹭科鸟类在静栖行为和繁殖行为方面有极显著差异,运动行为和护理行为有显著差异,而喂食和其他行为差异不明显。池鹭的静栖行为明显少于其他三种鹭科鸟类,而繁殖行为频率大于其他三种鹭科鸟类,其他三种在静栖和繁殖行为方面则差别不大,池鹭和牛背鹭的运动行为差异最大,其他两种比较接近,护理行为方面白鹭和夜鹭的时间分配上比较接近,而夜鹭和池鹭的差异较大。四种鹭科鸟类混群营巢,有一定的生态位重叠现象,但是它们的种间关系也产生了一定的分化,在行为的时间分配上有所不同。这是物种在进化过程中所获得的生存适应,即占据不同的生态位以避免彼此之间的激烈竞争。四种鹭科鸟类的主要行为活动规律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池鹭、白鹭和牛背鹭的日活动规律较为接近,白鹭和牛背鹭的静栖行为时间分配上都是下午多于上午,都是在上午11:00~12:00时段开始上升,高峰期分别出现在15:00和17:00,池鹭的上升时间是13:00~14:00,没有明显的高峰期。白鹭和牛背鹭的繁殖行为的时间分配和静栖行为刚好相反,上午的分配的时间多于下午,都是在12:00的时间出现一个小高峰后下降。池鹭的繁殖行为也是上午分配的时间高于下午,在14:00的时候有个低谷期。因为中午和午后16:00前气温比较高,鹭科鸟类通过减少活动,降低身体热量的产生来抵御酷暑,同时也减少卧巢时间,经常翻凉鸟卵,保持鸟巢和鸟卵在一定的温度,使孵化时鸟巢和鸟卵的温度不至于过高而影响雏鸟的发育出壳。上午气温较低,正好适合活动和卧巢孵化,下午气温较高的时候,则花更多的时间来休息。池鹭、白鹭和牛背鹭之间的运动行为规律也比较接近,他们的区别在于池鹭和白鹭的运动行为的低谷时间在上午9:00~11:00之间,而牛背鹭则是在下午13:00~15:00之间,池鹭的运动行为在上午的高峰非常明显。喂食行为和运动行为相一致。护理行为在池鹭和牛背鹭之间也较接近,上午的行为时间分配比较均匀,在下午16:00有所增加。但是白鹭在上午8:00~11:00之间有个高峰期,在下午17:00以后,白鹭的护理行为也有所增加。夜鹭的行为活动规律明显与上面三种鹭科鸟类不同的特点:静栖行为上午高于下午,在中午12:00的时候有个低谷时期,繁殖行为在一天的分配都较为平均,没有出现明显的高峰期,只有运动行为和牛背鹭比较接近,都是上午8:00以前和下午17:00以后比较高。喂食行为的日时间分配上和白鹭比较接近,都是上午9:00以前较多。夜鹭作为夜行性动物,虽然在繁殖期的活动在白天也进行,但是晚上和傍晚还是其活动的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