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剧在中国先后引起两次热潮,其传播之广、热度之高引发部分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的警惕,认为美剧是美国媒介帝国主义的载体,严重影响了美剧的正常引进和中美影视文化的交流。虽然创作者是否持有传播意识形态的意图难以测量,但受众究竟如何解读,观念是否受到影响却可以通过实证研究进行考察。美剧的受众多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以后,属于“全球代”(global generation),是受全球电子通信技术影响最深、跨文化沟通最便利的一代,鉴于持媒介帝国主义观点的学者认为高校学生最易受到美剧中的意识形态影响,本文希望通过研究浙江大学学生作为全球代受众,对美剧中建构的少数族群形象的解读方式,验证美剧作为媒介帝国主义载体的论点是否成立。本文第一、二章简述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三章梳理了跨文化传播中媒介帝国主义和“主动的受众”的理论脉络和内涵,并介绍了“全球代”和“流行文化世界公民”两个概念,借以理解中国受众群体对跨文化产品的解读;此外,还回顾了美剧的中国受众研究,以及美剧对少数族群形象的再现以及中国民众对其他族群和族群关系的看法。第四、五章提出研究问题、假设和研究方法,第六、七章陈述研究发现,包括对美剧《摩登家庭》再现的少数族群形象的文本分析,以及由浙江大学在校学生组成的焦点小组对这些形象的解读,包括复述模式和解读模式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对剧中再现的拉丁美裔、亚裔、非洲裔族群形象及族群关系的解读。第八章提出结论并反思。本文发现虽然《摩登家庭》的角色设置上体现了种族多样性,有一定进步意义,但几位少数族裔角色仍然具有刻板印象的特征。在焦点小组讨论中,批评式解读的比例高于参照式解读,有出国访学经历和丰富美剧观看经历的受访者,更多地采用了批评式解读,能够联系自己的经历对剧中再现的刻板印象进行反驳,且显示出跨国电视观众所具有的全球性视野;而经验不足的受访者更多采用参照式解读,易对少数族群产生片面和负面的印象。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校全球代受众在面对跨文化产品时并非如“媒介帝国主义”理论的假设全盘接收,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选择性解读,且对文本背景的了解度和对该文类的熟悉度越高,这种批评能力就越强。因此,本文认为应支持和鼓励优质跨文化产品在我国的引进和传播,推动中外影视文化的交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