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从父亲的教养行为出发,以2-6岁幼儿及其父亲为研究对象,试图了解父亲的教养行为现状与特点,幼儿的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水平与特点,寻找父亲教养行为与幼儿社会性行为之间的关系,从而为父亲有效参与教养提供证据。本研究主要从三方面展开:首先,父亲教养行为的现状与特点分析。本研究修改并利用Hawkins等人编制的父亲教养行为自我报告问卷,对600多名父亲的教养行为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父亲教养行为总平均分得分为2.95323,即父亲的教养行为频率为经常参与;父亲的教养行为有所侧重,不同的教养行为得分由高至低分别为“间接支持”、“情感表达”、“社交鼓励”、“互动交流”、“关注帮助”、“管教约束”;父亲的教养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父亲的工作性质、母亲的教育程度等。其次,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水平与特点。本研究采用Paul A. LeBuffe & Jack A. Naglieri (2003年)等人编撰制定的Devereux幼儿评估诊断量表对600多名幼儿的社会性行为进行评估。结果发现:幼儿的保护性因素得分中,处于40分以下的幼儿,即一般水平以下,需要成人给予关注、重视的幼儿占24.7%,而发展较好的幼儿则仅占2.4%;幼儿问题行为得分中,处于一般性发展水平的幼儿占总人数的38.4%,低于一般发展水平,需要成人重视并关注其行为发展的幼儿占总人数的61.3%。再次,父亲教养行为与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关系研究。本研究通过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对600多对父亲教养行为数据与幼儿社会性行为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父亲的教养行为不仅能促进幼儿保护性因素行为的发展,而且能减少幼儿问题行为的产生;父亲与幼儿的互动交流行为对幼儿的社会性行为有显著性预测作用;父亲的情感表达行为对幼儿的社会性行为有显著性预测作用;父亲的间接支持和管教约束行为对幼儿的问题行为有显著性预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