刈割+淹水治理互花米草技术对盐沼土壤的影响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mfw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入侵(biological invasions)作为全球变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当前面临的三大环境问题之一,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功能产生了严重影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作为生态工程植物于1995年被人工引种我国上海崇明东滩,现已大面积分布于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形成了大面积的单优势种群落,与本地种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形成了强烈竞争,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有效治理和控制外来物种互花米草,对维护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本研究在崇明东滩生态修复示范样地内,用化学分析测定的方法跟踪监测了2007年实施刈割+淹水治理互花米草技术后,盐沼土壤有机质、pH值、氯离子、重碳酸根、钙离子、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含量的变化,以及2008年3月以后部分样区破堤排水后土壤各理化指标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持续淹水可导致盐沼土壤有机质(TC)含量降低,盐沼土壤pH值、氯离子(Cl-)、重碳酸根(HC03-)、硫酸根(S042-)、钙镁离子(Ca2+、Mg2+)升高。而且持续淹水时间越长,对盐沼土壤产生的负面影响也越大。因此,在使用刈割+淹水作为治理互花米草的措施时,应在达到处理效果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持续淹水时间,以降低对盐沼土壤环境的影响,以便为迅速、有效控制互花米草后修复受损湿地提供条件。2)破堤排水恢复自然水文条件后,样地内盐沼土壤由于淹水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逐步恢复,具体表现为土壤pH值、氯离子(Cl-)、重碳酸根(HC03-)、硫酸根(S042-)、钙镁离子(Ca2+、Mg2+)降低,土壤有机质(TC)含量升高,并接近对照。因此,解除淹水胁迫后,淹水对盐沼土壤产程的负面影响可逐渐恢复,且随自然恢复时间的延长其效果越明显。因此,采用淹水技术控制互花米草,达到控制效果后,应尽快恢复潮间带自然水文状况,促进受损盐沼土壤恢复。
其他文献
红麻是一年生韧皮纤维作物,具有较高的生物质产量,其茎秆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等,经发酵可转化为酒精。本研究以红麻杆为原料,从自然界中分离筛选纤维素降解
手性α-苯乙醇由于其结构简单,可以作为许多复杂手性物质的前体和中间体应用于医药、香料、农药等领域,通过苯乙酮的不对称氢转移反应是合成手性α-苯乙醇的有效方法之一。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