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多模态资源的使用调查

来源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yf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识读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不再是依赖文字这种单一的模态去获取信息,而是利用图像、颜色、字体等多模态资源去获取信息,这要求人们要掌握多元识读能力。多元识读能力是指阅读多种模态资源的能力。沪教版初中英语教材是典型的多模态教材,拥有多种模态资源,虽然之前有很多学者对教材进行了多模态话语分析,但是对于教师和学生对教材中多模态资源的应用情况相关的调查却很少。本文将广州市的3所初中的270名学生和24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本研究将结合问卷调查法和课堂观察法对沪教版初一英语教材中的视觉模态资源进行调查研究。主要研究问题有:(1)沪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有哪些多模态资源?(2)教师和学生对沪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的多模态资源的看法是怎样的?(3)教师和学生对沪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的多模态资源的利用情况是怎样的?在教材多模态资源的设计方面,教师和学生对教材中字体,颜色和表格的设计满意度比较高,但是对图片的设计满意度比较低。其次关于教师和学生对教材中多模态资源在学习中的看法,教师和学生都没有意识到教材中多模态资源在培养多元识读能力方面的重要性,教师对教材中的多模态资源缺乏明确的指导,学生的多元识读意识也不强。在多模态资源的利用方面,教师和学生利用的情况都不太理想,教师很少在课堂中使用教材中的多模态资源,学生也很少利用教材中的多模态资源进行学习。在教师和学生利用教材中多模态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使用图片和表格的使用情况比较多,字体和颜色的使用情况比较少。因此,教师应该加大对多元识读能力的了解,充分认识到教材中的多模态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结合教材中的多模态资源,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与此同时,在多模态资源的利用方面,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明确的指导去提高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多元识读能力意识,学会利用教材中的多模态资源,促进自己的学习。教材编写者应该合理搭配教材中的多模态资源,方便教师和学生对多模态资源的使用。
其他文献
<正>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推进,应试教育正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变。小学英语的教育过程当中,评价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英语教学评价应该
期刊
“一带一路”倡议是近年来中国所提出并积极推进的最重要对外合作倡议。其目的是在新时代全球化、和平化的发展环境中,通过打造相互信赖的经济合作战略关系,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责任、利益、命运共同体。作为“一带一路”倡议沿线的大国,俄罗斯既看到了“一带一路”倡议为其带来的巨大利益的潜力,也看到了“一带一路”倡议可能为其对外战略带来的挑战。同时,俄罗斯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其对于“一带一路”倡议
在对广东省高职院校图书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其现状及不足,并对高职馆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分析了当前司法警官院校图书馆在建设和发展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解决问题的方法,对这类学院图书馆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对医院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应满足多方面的需求作了阐述,同时提出了应当注意的三个问题.
<正>那天,我一路走,一路琢磨胸口一阵阵的怪疼,像小时候快长新牙时的那种感觉。生了什么病吗?拐进校门的那一刻,我突然明白过来,低头看看,衬衫果然很可疑地高出了一丁点儿,我
在分析网络信息资源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的对策.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公共交通的干路骨架,承载了绝大多数城市居民的出行。随着轨道交通线路增多,线网越来越复杂,轨道交通枢纽成为客流转换、提高效率最为重要的节点。轨道交通枢纽站是多条交通线路的汇聚点和各类客流的集散地。随着客流量不断增大,加之其环境封闭、客流流线密集交织、换乘线路复杂等特点,枢纽站内部由于对大客流集散能力不足,往往容易出现集散瓶颈,影响乘客运转效率,增加了内部的安全隐患。因此,识别枢纽内
<正> 政治权力曾是西方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侧面,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人们就开始把权力问题作为重大的政治现象提到研究的日程上来,半个世纪以来,研究政治权力的论著汗牛充栋,然而在过去很长的时间内,这一问题却很少得到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者的重视。近年来,国外有关政治权力问题的著作和论文逐渐介绍进来,他们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亦愈来愈引起我国政治学界的重视.我以为,把政治权力问题引进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研究中来,可
<正> 中国古代曾多次发生由统治阶层内部革新派发起的变革政治体制与行政方针,调整阶级关系的改革运动。历史上的改革家往往在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势下,从自救图强的目的出发,力求积极调节陈旧的社会结构,以适应新的时势,在客观上顺应了历史不断前进的基本大势。改革是破旧立新的事业,革新派和保守派之间往往因此经历殊死的搏斗。变法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