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受美学”的诞生时间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是联邦德国康茨坦斯大学文艺学教授姚斯(Hans Robert Jauss)。这个概念的核心观点就是从接受不同文艺类型作品的观众角度出发,由受众的接受程度来决定作品的美学价值。这种逆向思维的反传统研究方法和审美方式,突破传统以作家、作品为核心的研究方法,不仅将“受众”这个概念引入了美学研究维度,更是将其置于理论核心和研究的出发点,“受众”不仅仅成为美学中的重要研究因素,也是审美的发生者和决定者,这一原理与戏剧学中“观众”三度创作的重要性不谋而合,因此正是基于接受美学对受众作用及价值的肯定,本文将其理论运用于与戏剧创作之上,试图将戏剧创作这一实践在接受美学理论引导下,找到戏剧创作新的发展之路。本文从戏剧的三度创作过程分析入手,结合接受美学原理,将观众作为整个戏剧的重点,从主观审美体验出发,最后回归对主体审美的升华,即戏剧以观众为目标,又引导观众走向更高的审美趣味。绪论部分主要探讨的是目前国内外对接受美学在戏剧方面的应用现状,通过对戏剧创作的总体把握,将本文的出发点及着重点、创新点做大致的梳理,并通过分析中西方戏剧的区别和形成原因,为正文的中国戏剧发展前景做铺垫。第一部分研究的是一度创作中剧作家对剧本的创作,通过剧作家对现实生活的审美体验,在剧本语言、内容上进行戏剧创作,实现对现实生活审美体验和其价值归宿。第二部分研究的是演员在舞台表演过程中的艺术行为,通过对“体验派”和“表演派”以及“表现派”的不同表演体系的分析,得出一个结论,即戏剧中“第四堵墙”及“陌生化间离效果”是观众审美戏剧的方法,继而说明演员通过不同的表演体系中获得适合现代审美情趣的创作方式,在二度创作中的发挥重要作用,他是观众三度创作能否顺利进行的保障,也是一度创作的呈现形式。第三部分主要研究的是观众角度的接受能力,现代戏剧创作既不能过分依赖观众、一味迎合观众,也不能孤芳自赏、将话剧悬于庙堂,而是要在商业化大潮中,保持一定的艺术层次。第四部分以及第五部分结合前几章对戏剧三度创作的分析,发现现代戏剧创作中的普遍问题,用接受美学原理对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以观众为出发点,最终戏剧创作又回归到观众,并且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法。本文力图通过对接受美学原理在戏剧创作中的应用,继而具体分析了戏剧三度创作的具体方法和意义,在每个具体的创作阶段,融合审美体验到审美价值的审美过程,使戏剧创作不再是一次单纯的实践,而是一场关乎“美”的旅行,并且在以往的戏剧论文中,对“受众”的关照更多停留在被动“观看”的状态,而本文中“受众”不再仅仅是接收者,同时也是创造者,并在三度创作的各个环节都可以被视作主客体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