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对不同项目业余青少年运动员与普通青少年的骨龄值比较,以及骨龄与身体发育指标身高、体重和骨密度相关性的分析和研究,探讨不同项目业余青少年运动员的骨龄发育特征及其与普通青少年的骨龄发育差异,以及骨龄与身高、体重、骨密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方法:选取泰州市体校100名10—13岁不同项目业余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组)以及匹配同年龄段普通学校青少年(普通组)为测试对象。首先对训练组、普通组分别进行骨龄片拍摄、身体发育指标身高、体重及骨密度等指标测试;然后将骨龄片读片数据输入骨龄评定软件,确定骨龄;再依据骨龄评定结果和身体发育、骨密度相关指标测试结果分别进行两组间的比较、分析以及指标间相关分析。运用SPSS17.0软件对测试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对骨龄片读片得出的数据分析可知,训练组骨龄均值为12.93±1.70,平均生活年龄为11.81±1.14,平均骨龄超值1.11±0.71;其中各项目骨龄超值,摔跤1.37±0.55、柔道1.30±0.54、散打1.32±0.53,而跆拳道为0.78±0.84、击剑0.79±0.80。普通组青少年骨龄均值为12.13±1.55,平均生活年龄11.88±1.15,平均骨龄超值0.24±1.03。2.总体发育类型,训练组早发育类型占50%,正常发育类型占46%,分别多于普通组的32%、43%,而晚发育类型占4%,低于普通组的25%;训练组各项目间发育类型有所不同,其中摔跤、柔道和散打项目均为早发育类型,跆拳道和击剑均为正常发育类型。3.不同年龄、性别发育类型差别,训练组男、女生10、11岁年龄段属正常发育类型,而12、13岁年龄段属于早发育类型;普通组男、女生各年龄组均为正常发育类型。训练组男生早发育类型占46%,正常发育50%,分别多于普通组的28%,46%,而晚发育类型占4%,低于普通组的26%;训练组女生早发育类型占54%,正常发育42%,分别多于普通组的36%,40%,而晚发育类型占4%,低于普通组的24%。4.骨密度测试结果得知,训练组男生总体骨强度指数和Z值分别为109.26±9.56、0.29±1.30,高于普通组男生的96.30±7.43、-0.64±1.42;女生总体骨强度指数和Z值分别为107.64±9.50、0.23±1.29,高于普通组女生的96.14±7.71、-0.64±1.35。训练组和普通组男、女生各年龄组之间骨强度指数比较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P<0.01),Z值均≥-1。训练组骨质正常人数总体占92%,多于普通组的68%;骨质少孔占6%,骨质疏松占2%,分别低于普通组的20%和12%。5.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训练组骨龄与骨强度的相关系数男、女分别为0.714、0.705(P<0.01),与身体发育指标身高、体重的相关系数男、女分别为0.575、0.566(P<0.01)和0.564、0.534(P<0.01);普通组骨龄与骨强度的相关系数男、女分别为0.658、0.647(P<0.01),与身体发育指标身高、体重的相关系数男、女分别为0.449、0.447(P<0.01)和0.427、0.439(P<0.01)。研究结论:1.不同项目业余青少年运动员的骨龄均值总体大于平均生活年龄,骨龄普遍呈早发育类型;各项目之间骨龄发育类型有所不同,其中摔跤、柔道、散打项目为早发育,跆拳道和击剑项目属正常发育。2.不同项目业余青少年男、女运动员骨龄和骨龄超值均高于普通男、女同龄人,骨龄发育类型中正常发育、早发育的人数均高于普通同龄人,晚发育类型的人数低于普通同龄人,骨龄发育总体提前。3.不同项目业余青少年运动员的骨强度指数高于普通同龄人,骨质类型中骨质正常的人数高于普通同龄人,骨质少孔、骨质疏松人数低于普通同龄人。4.骨龄与骨强度、身体发育指标中的身高、体重具有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