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动的生活中找寻有意味的形式——潘军中短篇小说论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fish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潘军,是新时期以来皖籍作家中出名较早、在全国也具有较大知名度和较强影响力的一位,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初在小说“怎么写”的问题上的积极探索和尝试,让安徽作家在“先锋”的洪流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文学位置。新世纪之交,他的中篇小说《重瞳》再次令文学界对安徽作家刮目相看。他常年旅居省外,特立独行,作品大都带有强烈的个人底色。批评界通常将其归为先锋作家,而他的“先锋”,更多的体现在他对小说创作有意味的形式的追求方面,即一直努力按照自己的判断,在小说的叙事艺术表现形式方面做着大胆而又积极的探索,通过作品努力展示人类的良知和一个作家的人文关怀,用自己作为一个小说家的丰富想象和娴熟技巧为读者打开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   论文引言部分主要从潘军独特的个人经历和极具个性色彩的创作理念出发,对其类型丰富的文学创作加以归纳梳理,确定论文的研究思路:对潘军近三十年来体现其主要创作理念和水准的中短篇小说创作进行阶段性研究,主要探讨其各阶段中短篇小说的叙事特征及艺术创新。   第一章习作期这是潘军小说创作的起步阶段,其作品的主要艺术价值也体现在主题思想方面,但作品存在着模式化、结构线性单一、结尾僵硬等不足。不过可喜的是,潘军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将意识流、第二人称叙事、对话等表现手法运用到其小说创作中,这也为他之后的创作打下基础。   第二章艺术自觉期受国内外各种文学思潮的影响,这一时期潘军对先锋实验文学倾注了大量的精力,从作家自身文学观念来说,作家潘军逐步在找寻有意味的形式中实现了从传统现实主义的反映现实到现代主义的接近存在的转变。   第三章成熟期下海归来的潘军获得的是大量的灵感和素材以及对人心人性认知的进一步深入,可以说丰富的人生阅历为他认识世界、表现世界和创造自己的艺术世界带来强大的推动力。结束了先锋叙事游戏的极端实验,作品可读性增强的同时并未削弱形式上的意味和内在的意义价值。对历史的个性化解读和建构,是他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做出的贡献。   第四章徘徊期这一时期,鉴于潘军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到了影视、话剧的创作上,他的小说创作欲望也在逐步降低,作品也不像以前那样特色鲜明、引人入胜,守成、敷衍的成分明显增多,与第二、三个时期的创作水准相比已经大打折扣。未来,兴趣广泛,曾视写作为生活一部分潘军能否重回文坛,的确要打一个问号。   潘军的作品既具有现代主义的探索、反叛精神,又不乏古典主义的浪漫怀旧情怀,潘军独特的个性气质和常年“在路上”的人生状态,使得他渴望从现有的秩序中出走,以一种激进甚至是“叛军”的姿态来实现自己关于文学的“有意味的形式”的追求。他在创作高峰时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并且得到认可,这就是一个作家的成功。
其他文献
电气控制与PLC是电自动化最核心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在自动控制领域、自动化生产线、自动控制系统等等方面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学生掌握这项技术可以在行业竞争上获得有利地位.
亨利·詹姆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著名的小说家、评论家,他生于美国,后又加入英国国籍,这种特殊的背景使他得到了英、美文艺界的共同关注。他在小说中开拓了著名的“国际主题”,又
高立文在《江淮》(安徽)2006年第12期撰文指出,据中央电视台报道,闻名全国的江苏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有一个坚持了几十年的习惯:每天晚上七点钟停下手中的一切事情,准时
无论从数量还是取得的文学成果来看,知青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都是毋庸置疑的。从上世纪50年代出现描写回乡知青建设新农村的小说开始,知青文学的创作就一直延续至今,几
在日前隆重召开的“十九大”中,“科技创新”堪称一大亮点.人工智能、科技服务、智能制造和安全可控等领域引领未来科技发展,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而汽车行业,近年来由
期刊
党的领导是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切实抓好党的建设一是大力加强宣传思想舆论工作。要按照中央的要求,认真抓好理论武装工作,加强对
新闻时评作为新闻传播的灵魂和旗帜,是直接影响社会舆论的最权威最有力的传播方式之一。作为时评题眼的标题形式如何,影响着人们对评论的关注。《齐鲁晚报》中的时评主要关注
本文对目前现有车辆测速方式的现状分析,设计出一种利用音频测速的装置,并通过计算机实验分析表明,该装置的确能够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车辆测速,具有经济,简便的特点.
基于国内对金属矿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且受限于金属矿开采技术及设备落后的情况下,分析了我国金属矿地下开采中存在的几点不足,包括机械通风工作、透水防范工作、采空区管
从现阶段我国GPS技术应用水平来看,仍停留于粗放型阶段,尚存在较多问题亟待解决,传统应用模式无法取得满意效果.为了保证GPS技术定位精度,从而消除GPS技术定位精度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