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诞生人类生命以来,教育便如影随形。尽管在生命和教育的概念都还未形成时,人们为了生存下去,本能的将自己在生存中获得的一些经验、技能等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传递给下一代。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语言和文字的出现,教育也随之产生巨大的变化和进步。同时,教育的逐步发展和完善又促进了人类的不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教育和学习犹如本能。因此,生命和教育自古以来就存在天然的、必然的联系。生命是教育的基石,教育是生命的存在方式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探求生命的重要性,不仅仅是生理上的生命活动,还包括心理上的生命活动。随之出现了人本主义、存在主义、全人教育等许多有关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J·Donald·Walters)首次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自生命教育提出以来,人们对生命教育的探索不断的扩展和深入。近些年,随着网络的发达和信息传播速度的提升,在各大新闻媒体和网络平台中接连报道出许多有关中学生自杀、自残、他杀等极端恶性的事件。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中学生校园霸凌事件、小学生开房等不良事件也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引起学校、家长等人的注意和讨论。这些事件就反映出了我们的教育体系中生命教育的缺失。在“网红”、“直播”之风大盛的时代,中学生出于出名或者盈利的目的,在直播中穿着暴露、袒胸露乳,产生一些低俗的行为表现来博得网友的关注和打赏。这是对自己的生命极其不负责任的态度,这是其一。其二,2016年末,一篇名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不》的文章在网络媒体上被大量转载,引起一股人们探讨并反对校园霸凌的热潮。更甚者,由于二孩政策全面实施以来,所曝露出的孩子的教育问题。有些孩子竟然杀害自己的弟弟妹妹,其动机是因为弟弟妹妹抢了父母对自己的关注,这也反映出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出现了偏差。这一系列事件中的问题少年的背后,折射出的是问题社会,问题教育。本文就针对种种生命教育缺失的现象,仅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科渗透的方式,来探讨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生命教育渗透的现状,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有效的在课堂中渗透生命教育。文章的绪论部分阐述了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一章阐述了生命教育的内涵和意义,以及生命教育的兴起和发展,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让学生和家长及教师,简单的了解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生命教育。同时,也对生命教育的概念做一个界定。文章的第二章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了解学生、家长和老师对生命教育认识的现状。其中以对学生的调查为重中之重。之所以将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放在第二章,也是为了给文章的下文的阐述提供事实和数据的支持。目前,我们通过调查发现,普通家庭甚至相当一部分教师对生命教育没有普遍认知。再加上传统教育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和应试的需要,导致家庭和普通教师不重视生命教育,使得生命教育绝大部分存在于研究者和教育家之中。这不仅仅有个人因素,也有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是教育的问题。文章的第三章基于学生、家长、普通教师对生命教育的真实的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探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的第四章的主要内容是从学生、教师、和教材三个方面来探索在课堂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策略。之所以选择从这三个方面来进行阐释是因为学生、教师和教材是课堂教学中最直观的三大因素。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导,而教材是连接教和学的桥梁,也就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桥梁,教材不仅仅是实施教学的工具、材料,也是学习的对象。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一方面是对发展生命教育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对初中语文课堂教育的影响,如何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使生命教育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达到和谐统一,这即有助于丰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内涵,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又有助于生命教育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