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系统梳理并尝试从性别分析的视角把身处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巨大变迁中的弱势群体——我国女性作为研究对象,从性别分析的视角出发,主要运用对比分析、文献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调查资料的分析,揭示了就业中存在的显性和隐性的性别不平等状况,阐述了性别歧视使女性就业形势与男性相比更为严峻,在此基础上揭露了性别不平等背后的制度性和结构性因素,也就是说分析了社会制度和结构中哪些因素造成和影响了性别不平等的形成,本文认为经济转轨时期社会文化的堕距、企业对经济利益的追求、社会法律体系的残缺不全和失效是女性就业性别歧视的根源,最后提出了消除性别歧视的对策探讨,认为先进性别文化的构建、法律的制定和完备对解决就业性别歧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是出于对弱势女性和和谐社会的关怀。本文包括四个大部分,约三万七千字。 第一部分:从转型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着手分析了我国妇女就业过程中的艰难。该部分从就业的入口——女性(包括普通女性和高素质女性)就业难开始:对于已经就业的女性,重点分析了男女两性在就业过程中遭受“同工不同酬”、“退休年龄不同”等不平等待遇,与男性相比,女性就业呈边缘化、质量差、层次低等特点;在就业的出口,本文指出下岗女性总量大,再就业困难,由性别歧视引起的女性就业问题给社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 第二部分:在揭示就业中性别歧视状况的基础上,本研究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分析性别歧视产生的原因,特别是要发现性别歧视与经济、文化、社会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性别歧视产生和得以延续的社会机制,尤其是性别文化机制。在经济领域中,本研究着重分析性别劳动分工是如何实现的、职业发展中的性别隔离和性别歧视是如何产生的、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构建如何作用于两性、在全球化状况下性别歧视如何通过社会发展得以重构;在社会文化领域中,本研究着重分析性别社会化过程是如何实现的、传统性别文化是如何加深社会和个人对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的刻板印象、传统意识形态及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