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强调健康的多个维度,重视行为和环境改变,是初级卫生保健的重要内容。学校健康教育经过卫生教育阶段,进入了综合学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学校时期;学校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我国学校健康教育现状与青少年健康需求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有着很大差距。学校健康教育学科尚未形成,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和教学的基础性地位没有确立,一个直接表现就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学校健康教育国家课程的缺失,以及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健康教育作用的夸大,这种课程设置格局直接导致了健康教育效果下降。
本研究在国际比较、历史分析、理论及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独立的课程和教学应该是我国学校健康教育最基本和有效的形式,构建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的理论基础和课程体系是当务之急。研究了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的理论基础,构建了未来理想的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框架,并讨论了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健康行为理论和学校教育理论是学校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对于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的理解应定位于教学科目。青少年健康需求和学校教育发展推动了卫生教学,现代生物学、医学进步是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科学化基础。现代课程论促进了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理论形成:在传统“目标模式”影响下,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开发形成了“健康教育概念模式”这一基本模式;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内容领域的确定深受“社会机能”课程设计模式的影响;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主题”式结构则是“青少年需求中心模式”的体现。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类型主要有科目本位课程、综合课程和核心课程。理想的学校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包括:独立的学校健康教育学科课程、与之相关或关联的学科课程、与之协同的学科课程、学校健康教育隐性课程。
界定了健康素养,提出了基于健康素养目标的学校健康教育课程标准框架。讨论了确定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原则及课程内容来源,论述了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的二大类、八个主要内容领域,并提出确定独立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基本思路。分析了健康学校环境对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的支持性作用,构建了学校健康教育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结构,提出了学校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