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潮是近海陆架区内最常见的海洋内波,具有天文潮周期且出现频率相对稳定。南海北部陆架外缘陆坡梯度变化较大,是强内潮良好的发源地,吕宋海峡海底巨大海岭的剧烈地形变化,也会诱发强内潮并传入南海北部海区。内潮的传播将对该海区特别是陆架区的水文环境、生态环境、资源开发乃至海洋军事等诸多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在1998年5月和6月两次分别对南海北部大陆坡区一定点观测站进行了约20天左右的海流和温盐连续观测,阐述了内潮基本性质、研究历史以及目前国际上近海陆架区内潮观测研究的进展,对SCSMEX外场试验期间两次定点观测共40多天的海水温度和海流进行分析,得到该海域在观测期内的内潮活动规律。两次定点观测的结果显示,观测海区的潮汐及内潮均为混合潮型,以全日分量K1最显著,O1与半日分量M2、S2次之;6月份相对于5月份内潮的半日成分比重有所增加,特别是M2分潮流显著增强,5月份的主要内潮分潮为K1与O2,6月份主要内潮分潮为K1、O1与M2,其潮流椭圆长轴指向均为较稳定的指向东北方向;在300m深度以下的近底层,内潮波对水体作用很强,等温线垂向振荡的平均幅度达到50m;该海区的内潮携带有较高的能量,平均能量密度最大超过20J/m-3,在140m以上水层,内潮的平均动能占到海流总平均动能的15%~37%;内潮能量以全日和半日分潮能量为主,全日分量的动能和势能值均较高,占内潮能量的主要部分;140m以浅的动能和全部深度的势能分布表明,内潮总能量大部分集中在100m深度以内的温跃层和密度跃层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