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采集、整理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四诊信息,观察老年高血压病人中医证素的分布特点。2、分析老年高血压病人不同颈动脉硬化程度中医证素分布特点。3、分析老年高血压病人不同颈动脉硬化程度中医证素与超敏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相关性。方法:1.依据老年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选入170例老年高血压病人,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将170例病人分为正常组45例、增厚组63例、斑块组62例。2.所有数据采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指标两组间、组内比较采用student-t双尾检验;多组计量指标均数间比较,方差齐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不齐时,采用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K-S秩和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17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素出现总频次共206次,其中痰浊60次(29.1%)、气虚42次(20.4%)、阳亢38次(18.4%)、阴虚43次(20.9%)、血虚17次(8.3%)、血瘀5次(2.4%)、阳虚1次(0.5%)。中医证素出现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痰浊>阴虚>气虚>阳亢>血虚>血瘀>阳虚。其中实性证素和虚性证素各占50%,痰浊证素常单独出现。兼火证素中以气血两虚17次(10%)、气阴两虚11次(6%)、阴虚阳亢7次(4%),所占比例较高。2.老年高血压不同颈动脉硬化程度中,正常组中医证素出现频数所占百分比由高到低依次为:阴虚18次(35%)、阳亢13次(25%)、气虚10次(20%)、痰浊6次(12%)、血虚3次(6%)、血瘀1次(2%)。增厚组中医证素出现频数所占百分由高到低比依次为:阴虚19次(23%)、阳亢18次(23%)痰浊18次(23%)、气虚18次(23%)、血瘀3次(4%)、血虚2次(4%)。斑块组中医证素出现频数所占百分比由高到低依次为:痰浊36次(49%)、气虚14次(19%)、血虚12次(13%)、阳亢7次(9%)、阴虚6次(5%)阳虚1次(1%)、血瘀1次(1%)。三组间中医证素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斑块组的平均年龄大于增厚组及正常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的高血压病程明显长于增厚组及正常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4. IL-6、CRP水平随着颈动脉硬化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斑块组的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增厚组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斑块组CRP水平高于正常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5.单证素组中,IL-6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痰浊>阳亢>阴虚>气虚;CRP的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痰浊>阴虚>气虚>阳亢。痰浊证素的IL-6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证素,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浊证素的CRP水平明显高于阳亢证素,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在正常组中,中医单证素IL-6与CRP水平均表现为:痰浊>阳亢>气虚>阴虚,痰浊证素的IL-6水平要高于其他证素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单证素的CRP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厚组、斑块组中各单证素的IL-6、CRP水平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兼夹证素组中,IL-6水平从高到低为:气血两虚>气阴两虚>阴虚阳亢,CRP水平上中医兼夹证素从高到低为:气阴两虚>阴虚阳亢>气血两虚,总体上中医各兼夹证素的IL-6、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7.在单证素各组间的研究中得出痰浊证素的CRP、IL-6水平上明显高于非痰浊证素,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性证素的IL-6水平高于虚性证素、气虚的IL-6水平高于非气虚证素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老年高血压中医证素分布具有其特电,总体上虚实兼见,实性证素以单证索为主(其中以痰浊证素罪为多见)。2.老年高血压患者程度颈动脉硬化的中医证素分布具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主要表现为痰浊证素呈逐渐山升趋势,由此可见痰浊可能在颈动脉硬化发生主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痰浊证索可作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的一个预测因子3.痰浊证素的CRP、IL-6水平明显高于非痰浊证素,具有统计学义(P<0.05),痰浊证素可作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炎症反应强弱的一个参考指标。4.随着年龄的增长,颈动脉硬化的程度(特点是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逐渐加重;血压在颈动脉硬化的发展起了关键的作用。5.随着颈动脉硬化的发展,IL-6、CRP呈上升趋势,提示炎症在颈动脉硬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