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研究运动对功能性便秘模型小鼠6h内排黑便粒数的影响,明确运动对功能性便秘的改善作用;2.进一步研究运动对结肠5-羟色胺含量以及结肠梭菌属丰度的影响,探讨运动改善功能性便秘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8周龄左右SPF级昆明种小鼠40只,体质量(20±2)g,均为雄性,由山西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正式开始实验前,所有小鼠均需适应性喂养1周。将小鼠按照每组10只,分为4组,分别是空白组(A)、模型组(B)、阳性组(C)和实验组(D)。第1d-14d:A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B组、C组和D组均给予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灌胃,每天1次。第15d-38d:A组和B组正常饲养不作干预;C组给予酪酸梭菌活菌散(宝乐安)混悬液灌胃,每天1次;D组每日规律进行自主跑笼运动2h。第39-41d:相应干预措施结束30min后,各组小鼠均一次性给予墨汁灌胃,记录每只小鼠6h内排黑便粒数,每天1次,总共3天,取三组数据的平均值。第42d:相应干预措施结束30min后,各组小鼠均颈椎脱臼处死,应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结肠5-羟色胺含量;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结肠梭菌属丰度。进一步分析梭菌属丰度、5-羟色胺含量与6h内排黑便粒数三者间的相关性及可能机制探讨。结果:1.实验第39-41d,与A组相比,B组小鼠6h内排黑便粒数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C组和D组小鼠6h内排黑便粒数明显增多,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第42d后,与A组相比,B组小鼠结肠5-羟色胺含量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C组和D组小鼠5-羟色胺含量明显增多,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A组相比,B组小鼠结肠梭菌属丰度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C组和D组小鼠结肠梭菌属丰度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4.6h内排黑便粒数与结肠梭菌属丰度以及结肠5-羟色胺含量呈负相关。5.结肠梭菌属丰度与结肠5-羟色胺含量呈正相关。结论:1.运动可以增加FC模型小鼠6h内排便粒数,改善FC;2.运动改善FC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结肠梭菌属丰度从而进一步增加结肠5-HT含量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