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元素对光合细菌生长及光合色素的影响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y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光合细菌的应用比较广泛,涉及到实际生产中的如农业生产、水产养殖等多个领域,其中一项重要的应用是用它来解决环境问题,比如处理污染水体,净化水质,控制赤潮的发生发展,及赤潮水体的修复。但这些问题都涉及到了较高浓度的铁含量。光合细菌是否能适应如此较高浓度铁环境,在其中的生长情况如何,是将其应用于这一领域的基础问题。  另外水体中的铁即有Fe3+又有Fe2+,既有无机态的铁离子,又有机络合态铁,那么究竟哪种对其生长更有利,是其主要的利用形式。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进行了如下设计,并展开研究。  本课题使用2种二价铁盐和4种三价铁盐,其中二价铁盐包括一种无机铁盐(FeSO4·6H2O)和一种有机络合态铁盐[FeSO4·(NH4)2SO4·6H2O],三价铁盐包括两种无机铁盐[FeCl3·6H2O、Fe2(SO4)3·xH2O]和两种有机络合态铁盐[C6H5FeO7·H2O、EDTA-Fe·3H2O]。每种铁盐分别设0、100、200、300、400、500μmol/L的6个浓度配制培养基,通过不同铁盐种类和浓度培养下Rhodobacteraz134k20菌体生长情况的观察、生物量的测定,660nm吸收光谱的测定,以及光合色素的提取、薄层层析、吸收光谱测定。来分析研究铁对于光合细菌生长及光合作用合成总量和种类的影响。  结果发现:从菌体生长速度方面来看,Rhodobacter az134k20菌体在3价铁盐培养基中比2价铁盐培养基中生长更快,调整期更短。无机态的铁盐培养条件下的菌体生长速度又比有机络合态的铁盐的快,调整期较短。从菌体生物量方面看,Rhodobacter az134k20菌体在3价铁盐培养基中比2价铁盐培养基中生物量多;有机络合态的铁盐培养基比无机态的铁盐培养基中菌体生物量多。  通过对不同种类和浓度铁盐培养下色素的分析,发现铁盐的浓度和种类对于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和种类没有明显影响。而铁盐浓度在0-400μmol/L的范围内,细菌叶绿素的含量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400μmol/L和500μmol/L的铁盐浓度培养下的菌体的细菌叶绿素含量接近。而其中的2个主要组分也不随铁盐种类和浓度而发生变化。
其他文献
灭弧保护间隙的灭弧时间同时受到短路电流和灭弧间隙灭弧特性的影响。为了提高灭弧防雷间隙动作可靠性和灭弧成功率,需根据线路短路电流分布特点合理选择灭弧间隙的灭弧容量。因此,需要对灭弧间隙灭弧特性和短路电流分布之间的匹配关系进行研究。灭弧间隙为了达到有效降低线路雷击跳闸率的保护目的,其灭弧时间要控制在工频半周(10ms)内。本文根据输电线路暂态计算理论在电磁暂态仿真软件(ATP-EMTP)完成对广西电网
随着我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每年都有大量线路需要校验、投产。而继电保护专业的特殊性使得其工作琐碎繁杂,在日常工作中的定值管理、备品备件管理、缺陷管理等由于没有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使得现场实际工作混乱。如果可以在我局现有的网络平台基础上,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建立一个继电保护信息管理系统,便可以大大减轻继电保护人员的重复劳动。另外,登录此系统也可以直接获取各种信息,并通过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可以有效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水中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因其在水处理等领域的应用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液相放电的气泡理论认为施加电压后会首先在电极尖端处生成一个低密度的气体空腔,这使
学位
蝗灾是我国农业历史上的重大自然灾害,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是造成蝗灾的主要类群之一。在蝗虫防治工作中,目前仍以有机磷杀虫剂为主要手段,长期施
电力系统振荡始终是制约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新型发输电设备在电网中投入使用。发电侧大量新能源发电设备和输电侧柔性交直流输电装置的投入运行,使电网稳定特性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出现了一些不同于传统机电模态振荡的新振荡问题。现有研究发现这些振荡问题与发输电设备的控制系统密切相关,但在其机理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发输电设备控制系统一方面会向电网引入新的振荡模态——控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MAP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MAPK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体中的丝氨酸/苏氨酸型的蛋白激酶。MAPKs与其他一系列激酶组成MAPK级联信号通路,接受外界刺激信号
全球由于环境胁迫造成作物品质下降、产量降低的损失是惊人的,因而了解植物的抗逆机制,培育抗逆植物新品种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本文以抗逆性不同的两个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逆境胁迫下同工酶和蛋白表达的差异,过氧化物酶和酯酶活性以及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以探索油菜抗逆性形成的生理生化基础,为油菜抗性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在适宜生长条件下,抗逆性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