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话像一个甩不掉的民族文化的幽灵一样,自古及今一直伴随着人类艰难地行进。中国远古神话,传达出了原始初民在同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恶势力的抗争中的大无畏精神。面对种种悲惨、苦难、不幸、恐惧和死亡的威胁,原始先民们对自然的异已性和超然性产生了理性的自觉意识,并且以微弱的力量坚忍而不绝望地向生存困境挑战。悲剧神话中的英雄故事,让历代人们从中吸取力量和勇气,使人类能经历千难万险而微笑着走到今天,因此,远古神话是华夏民族审美精神和文化的根。 中国古代神话由于自身的零碎片断性,不象古希腊罗马神话那样结构完整和叙事宏大,其悲剧性特征也不是那么十分突出。但是,如果从哲学、人类学和美学角度来探讨中国神话中的悲剧特征、审美精神及其深刻影响,将会使我们更好地继承这份遗产,更好把握华夏民族的集体情感和文化心理结构的特征,更理想更完美地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使人成为完善、自由、健康并且富有创造性的人,从而减少我们现实生活中惨剧的发生。 没有变形就没有文学,只有通过变形,生活真实才能转换成艺术现象。中国远古神话以其虚幻性、荒诞性、怪异性与超现实性的奇幻思维,借神话表达出了人们无法实现的梦想,其中的英雄群像和悲剧氛围传达出了原始初民敢与天、地、神比高比能比强的无畏精神,从而演绎出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撼人心的神话英雄悲剧。与西方的古希腊悲剧神话相比,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悲剧性审美特征表现为:以弱小对抗强大;牺牲小我成全大我;压抑情感反对放纵;乐观自信视死如归;富于理想化和道义感等等。整个悲剧神话的主旋律是:深沉、悲壮、凝重、坚定,催人奋进而不是悲观绝望,因此也十分扣人心弦。德国移情派美学家立普斯说过:“悲剧正是通过灾难来加强价值感,使人们意识到人生的价值。”悲剧英雄的反抗压迫的不屈精神和牺牲自己的崇高品格,深深地渗透或积淀于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文化心理之中。 远古神话中的悲剧性审美精神影响十分深远。首先是对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影响。中国人自古就强调“天人合一”的合谐理想境界,一旦两者出现分裂,便不顾自身微弱而奋起抗争,宁死不屈,表现出一种乐观的入世精神。其次,是对历代仁人志士道德人格的形成不无启迪。神话中的悲剧英雄多是救世于水火、拯民于煎熬,为民请民而一身正气兼豪气,如女娲、精卫、夸父等形象,对后世文人士大夫如屈原、荆轲、岳飞、谭嗣同等人的肝胆忠烈,大义凛然,以死报国救民的行动和实践,产生了精神和道德上的暗示与指引,谱写了一曲曲崇高而悲壮的历史英雄神话。另外,悲剧神话对中国艺术创作和以悲为美的审美风格也影响颇为深刻:屈原《离骚》中的“诗人”形象在想象中乘龙驾凤,上下求索,九死未悔;庄子散文摆脱世俗人生的物累而放达、超脱,汪洋姿肆;魏晋志怪小说中“干将莫邪”为斩楚王复仇而头落镌汤,仍怒目圆睁;唐宋传奇、《聊斋》和《西游》等作品中化虚为实,借鬼神故事来匡扶正义,扬善惩恶,曲折地反映了人世间种种悲剧。因此,梳理和挖掘古代神话中的悲剧审美精神,对探索民族心理结构和悲剧艺术创作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意义。 悲剧的起源与人生困境密不可分。个体的毁灭有时也因命中注定而无法摆脱这种灾难与命运,正如死亡哲学告诉我们的那样:人生随时都在死亡途中。悲剧神话描绘了人与自然由和谐走向分裂,以及自然界的超绝一切的威严,但人类能以个体的抗争精神来超越悲剧困境,使自身智慧和生活技能日益丰富,从而赢得了人自身的尊严和伟大。如今,当人类跨入现代高科技社会和后现代时,他又陷入了另一种由欲望膨胀和精神异化带来的种种困境之中。由于人类对自然的过度控制和改造,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反而又将灾难降临到自己头上,因为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争夺利益引起的不断的冲突与战争,又使人类重新登上人生的悲剧舞台。如何超越由盲目竞争与发展带来的灾难和悲剧,古代神话也许从朴素的原始道德方面会给我们一些启迪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