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缺锌在水稻(Oryza sativa L.)缺素问题中十分普遍,会导致水稻产量的严重降低,其直接的原因是影响了叶绿体光合作用的效率,导致有机物制造量下降。本论文以日本晴作为研究材料,设置对照(足锌)、潜在缺锌及严重缺锌三个锌处理水平,分析缺锌胁迫下叶绿体的氧化胁迫水平,以及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在抵御氧化损伤的机制,采用双向电泳法,研究缺锌胁迫对叶绿体蛋白表达的影响,并筛选重点差异蛋白质,对缺锌对叶绿体的影响,锌在叶绿体内发挥的作用以及调节机制作了一定的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缺锌对水稻根系形态影响:缺锌导致总根数减少,细根数所占比例增多,根表面积降低,平均根长虽然略有增加,但总根长显著降低,可见缺锌对根系形态的影响主要是减少根数,但缺锌同时诱导根系长度的增加以尽量维持根的表面积,增加对外接触面积,提高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但相较而言,平均根长增加部分的面积比总根数下降部分的面积少,因此导致根总表面积降低。 2.对叶绿素含量影响的实验显示:随着锌浓度的降低,叶绿素a、b和总叶绿素含量不断降低,潜在缺锌组和严重缺锌组叶绿素a较正常组分别下降至65.91%和19.95%,而叶绿素b分别下降至64.96%和23.93%,而潜在缺锌组叶绿素a/b的值未下降,而严重缺锌组该值下降,叶绿素a下降得更快些,缺锌对叶绿素a的伤害较叶绿素b更加显著。 3.对水稻叶绿体内氧化水平的研究显示:潜在缺锌组叶绿体内活性氧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都有显著的增加,其增加了近1倍,而严重缺锌组较正常组有所降低,相应的随着缺锌程度的增加,丙二醛(MDA)含量有所上升,正常组、潜在缺锌组和严重缺锌组叶绿体内MDA的含量分别为2.06、2.49和3.64 nmol/mgprotein。 4.对水稻叶绿体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影响的研究表明:相对于对照组,缺锌处理条件下水稻植株内抗坏血酸(ASA)和脱氢抗坏血酸(DHA)的总量以及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的总量未发现显著变化,缺锌处理导致水稻叶绿体内ASA/DHA比率上升同时引起GSH/GSSG比率的下降,可见,在水稻叶绿体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中,ASA/DHA循环是其抗氧化胁迫的重要机制。潜在缺锌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最高,但严重缺锌处理导致APX活性的急剧下降。随着缺锌程度的增加,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AR)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MDAR活性的下降阻碍单脱氢抗坏血酸(MDHA)还原成ASA,同时促使MDHA氧化成DHA的反应增加。缺锌条件下谷胱甘肽还原酶(GR)变化规律与APX相似,潜在缺锌组水稻叶绿体GR活性是上升至正常组的2倍多,但严重缺锌组叶绿体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大幅下降至正常组相当水平,GR的高活性使得GSSG的还原速度加快,有利于抵御ROS毒害。 5.对叶绿体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显示:叶绿体内所有的蛋白提取后通过双向电泳充分展开,超过1000个蛋白点被软件检测到。潜在缺锌组中上调的点有36个,下调的点有51个,严重缺锌组中上调的点有39个,下调的点有77个,其中部分点呈现连续上调和连续下调的趋势。经质谱鉴定,有40个蛋白点被鉴定成功,有些属于同一个蛋白点。这其中,主要涉及碳同化途径的关键酶,如: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活化酶和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缺锌处理还显著影响与ATP代谢相关的酶,如叶绿体ATP合酶β亚基,ATP酶α亚基,ATP合酶CF1β亚基,ATP合酶γ链2。可见,缺锌对叶绿体内碳同化体系及能量合成的影响是影响1,5-二磷酸核酮糖和二氧化碳的羧化反应和ATP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