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观察法、视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2014版国际新规则为基础的花球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编排作为研究对象,以2014年全国啦啦操联赛总决赛大学组花球舞蹈啦啦操自选动作项目的共17个队伍视频资料作为调查对象,深入分析新旧规则的异同之处以及新规则变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对2014年全国啦啦操联赛总决赛大学组花球舞蹈啦啦操自选动作项目的成套动作编排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并结合专家对花球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编排的建议,针对队形变化情况、移动路线情况、对比层次情况、场地空间利用情况、难度选择情况、音乐选择情况、服装与花球选用情况七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花球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编排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今后我国花球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编排质量的提高以及我国花球舞蹈啦啦操项目的成绩的提高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研究结果: 1.啦啦操2014版国际竞赛规则较为突出的变化为分值比例由1∶1变成了3∶3∶3∶1,取消了难度等级划分,去掉了对编排要素的一些特殊规定,在表演与包装方面做了如不允许出现口号和颂唱等新的规定;将评分要素进行了归类,泛化了评分内容,强调主客观结合进行综合性的评价;由分类裁判变成了综合裁判,要求每名裁判都要对艺术、完成、难度同时做出评判,评分方法由定量评价转为了定性评价,由裁判长减分变为每名裁判都可以扣分,加大了扣分力度。 2.花球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编排的重要影响因素有队形变化、移动路线、对比层次、场地空间利用、难度、音乐、服装与花球等。 3.2014年全国啦啦操联赛总决赛大学组花球舞蹈啦啦操自选动作视频分析结果: (1)此次比赛队伍队形变化总数较多,选用规则图形较不规则图形多,因此在队形变化图案上缺乏多样性。 (2)参赛队伍选用对比节拍数4拍和1*8拍较多,对比动作变化节奏快,但是其对比层次类型相对较简单,使得对比层次效果显得单调。 (3)场地空间利用不够均衡;大部分队伍空间转换类型以B-A-B和B-C-B为主,B-C-A转换类型运用次数少,没有队伍使用到B-A-C的转换形式,使用不同或者带有难度的动作来衔接不同的空间,可以增加空间转换的复杂性以及观赏性;对比层次类型使用二维空间较多,对三维空间的综合运用较少,从而导致给人的高低起伏和层层递进的立体视觉冲击不够。 (4)难度种类的选择和难度在成套中前后半套的分布都较均衡,根据队员的体力等身体素质分配的较为合理,但是一部分参赛队伍为了追求多数量、高级别的难度,与运动员的实际水平和身体素质能力不相符,从而导致完成质量不够高。 (5)各参赛队选择音乐速度与动作基本相吻合,音乐节奏感强,可以带动现场比赛的热烈气氛,但音乐选材的原创性和流畅性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6)服装的款式大部分参赛队伍选用了长袖连体小A裙,有利于啦啦操动作快速发力和制动,花球大小为4寸的可以较明显的展示出专业运动员手臂的发力和制动以及手臂的位置,服装和花球的色彩搭配可以多种多样,尽量不与场地形成撞色即可。 4.花球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编排存在主要问题:队形变化速度较慢、音乐选材不严谨、难度动作选择经验不足、场地空间利用不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