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这两种内镜微创技术治疗消化道病变的疗效、操作技术及并发症的不同,比较其各自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8月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微创技术治疗消化道病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共42例(EMR组),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共40例(ESD组),对比分析这两组患者之间手术耗时,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住院时间及费用,手术并发症,术后残留率及复发率等。结果:1.病变分布:EMR组分布在食管7例,分布在胃部20例,分布在结直肠15例;其中ESD组分布在食管8例,分布在胃部23例,分布在结直肠9例;病变部位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2.操作完成时间:EMR组操作完成时间15-54min,中位数时间26.5min,ESD组操作时间32-165min,中位数时间40.5min,有显著差异(P<0.05)。3.整块切除率和完全切除率:EMR组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分别为61.90%(26/42)、57.14%(24/42),而ESD组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分别为95.0%(38/40)、87.50%(35/40),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4.手术切除或剥离病灶的大小:EMR组切除病变大小0.7-3.2cm,平均大小1.22±0.86cm;ESD组病变大小1.2-5.6cm,平均大小2.14±1.53cm,经EMR组与ES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病理结果分析:手术切除82处病变的组织病理结果示:其中平滑肌瘤21(占25.6%)例,管状腺瘤13(占15.9%)例,非典型增生10例(占12.2%),炎性息肉样增生13(占15.9%)例,胃肠道间质瘤5(占6.1%)例,异位胰腺组织5(占6.1%)例,脂肪瘤5(占6.1%)例,黏膜中重度炎症5(占6.1%)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占1.2%),4(占4.9%)例恶性肿瘤,分别为(胃窦部)黏膜內癌、(贲门部)神经内分泌癌、(胃角)印戒细胞癌、(食管)中分化鳞状细胞癌。6.并发症:EMR组和ESD组术中出血率分别为7.1%(3/42)、10%(4/40),迟发性出血率分别是1(2.4%)、2(5%),均为可控性出血,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MR组和ESD组发生穿孔率分别为0(0/42)、12.5%(5/40);发生皮下气肿或气腹分别为2.4%(1/42)、15%(6/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住院时间及手术费用:EMR组与ESD组住院时间分别为(4.55±0.97d)、(5.53±1.04d),手术费用分别是2909.62±486.35元、3970.60±429.95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残留率与复发率:EMR组残留率为7.14%(3/42),术后病理2例为管状腺瘤,1例为中度不典型增生。ESD组残留率为2.5%(1/40),术后病理示中度不典型增生,残留率比较差异不显著。随访期间暂无一例复发。结论:1.与EMR比较,ESD术操作时间、住院时间长、手术费用较高。2.在治疗效果上比较,ESD不仅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高于EMR,而且比EMR能够剥离切除更大的病灶。3.ESD术治疗消化道病变发生穿孔和皮下气肿或气腹较EMR高,但病变残留率低。研究结论说明,相对于外科手术言,EMR和ESD治疗消化道病变是安全、有效、经济、可靠,具体还是要根据患者病灶的具体情况选择EMR术还是选择ESD术。两种内镜技术均可在各基层医院广泛推广,为更多的患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