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比较改水20年和持续饮水砷暴露居民慢性砷中毒发生发展情况与砷暴露之间的关系,探讨改水对地方性砷中毒发生发展的影响以及地方性砷中毒与砷暴露水平的关系;分析比较改水20年和持续饮水砷暴露居民B超、心电图、血压检查结果,探讨居民B超、心电图、血压检查异常的主要疾病类型和远期危害的特点,为减轻和治疗慢性砷中毒患者症状、更加科学地评价慢性地方性砷中毒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大同某县改水20年的某村居住年限大于40年的常住居民43人为改水组,临近该县某高砷饮水区居民167人为暴露组,在该区居住年限大于40年并且一直饮用该区井水。砷中毒病人诊断: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WS/T211—2001》诊断。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统一调查问卷、问诊及体检等方式进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居民饮用水砷含量与尿砷含量应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尿肌酐水平使用饱和苦味酸法检测,并由同一批实验员操作完成。B超检查使用便携式B超机,由影像学专业人员操作检查;心电图检查使用手提式心电图机,由心内科专业人员操作检查;血压使用快速电子血压计测量;检查结果均有专业医务人员诊断。收集的调查问卷录入EpiDate数据库中,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改水对慢性砷中毒发生发展的影响改水组居民饮用水水砷浓度为9.53μg/L,小于10μg/L,符合现行城市饮用水国家标准;暴露组人群居住区为饮水型砷中毒病区,饮用水砷浓度在8.65μg/L~193.45μg/L之间,中位值25.72μg/L。改水组尿砷浓度为11.92~298.23μg/g肌酐,中位值76.09μg/g肌酐;暴露组尿砷浓度为14.95~2748.38μg/g肌酐,中位值170.77μg/g肌酐。地方性砷中毒诊断结果:改水组43人中确诊为砷中毒12人,检出率27.91%;暴露组167人中确诊为砷中毒86人,检出率51.50%。暴露组和改水组居民随年龄的增大检出率均呈现增加趋势(P<0.05),且暴露组增加趋势较改水组更明显(P<0.001)。暴露组居民慢性砷中毒严重程度随水砷暴露浓度增加而加重(P<0.001),且在小于10μg/L组也有砷中毒患者出现。不同慢性砷中毒程度之间尿砷浓度的差别,改水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组有统计学意义(P<0.001)。暴露组水砷浓度、尿砷浓度和慢性砷中毒程度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P<0.001)。2.改水对慢性砷中毒相关疾病的影响B超检查:改水组43人,有23人结果异常,其中肝脏异常18人,肾脏异常3人,胆囊异常2人,有4人同时有肝胆异常。暴露组检查167人,有53人结果异常,其中肝脏异常23人,肾脏异常10人,胆囊异常25人,脾脏异常1人,有6人同时有肝胆异常,有1人同时有肝肾异常。改水组B超异常结果比暴露组高(P<0.05);有皮肤损伤的居民B超异常率低于没有皮肤损伤的居民,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检查:改水组43人,有8人结果异常,其中5人为T波异常,1人有房颤表现,1人房室传导异常,另1人诊断为低电压。暴露组167人,有55人异常,其中有14人ST-T异常,9人T波异常,3人有q波出现,5人诊断为低电压,2人P波异常,15人心率异常,5人房室传导阻滞,2人频发室早。心电图异常结果改水组低于暴露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异常率有皮损的的居民高于没有皮损的居民(P<0.01)。血压检查:改水组43人,26人收缩压结果异常,16人舒张压异常。暴露组167人,79人收缩压异常,34人舒张压异常。血压异常结果改水组高于暴露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皮损的居民血压异常率低于无皮损的居民,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异常率均超过了50%。结论1.改水后已有的慢性砷中毒居民病情并没有停止而是继续发展;尿砷浓度只能反映即时水砷暴露水平;在制定慢性砷中毒砷暴露水平的卫生标准时,应该考虑除水砷暴露以外其他可能的暴露途径。2.改水后居民B超、心电图、血压异常检出率变化没有显著变化,且改水组和暴露组B超、心电图、血压异常检出率均比以往调查结果高,说明除砷暴露外可能存在其他的致病因素导致B超、血压异常率升高;无皮肤损伤的居民心电图异常率低于有皮肤损伤的居民,但B超和血压异常率没有差异,也提示除了砷暴露以外可能存在其他致病因素。3.科学防治地方性砷中毒,改水是关键,但改水并不能完全改善砷中毒病区居民的相关脏器和系统损伤。因此,除改水外针对每位居民所患慢性病对症治疗更加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