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成员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为了解决“弱势”群体的住房问题,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住房保障制度,这些社会制度虽然在保障住房困难群体最基本生活权利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具有中国国情的城乡二元化社会结构本身存在缺陷,造成农村与城市在住房保障方面的差距不断拉大,差异化的中国城乡住房保障制度难以维护社会公平,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对此进行研究和创新,逐步找出缩小中国城乡住房保障差异的路径尤为重要。本文在研究相关住房保障理论并分析我国城乡住房保障差异实践的基础之上,运用住房双重属性理论和住房“过滤”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以及比较分析法,通过对比我国城乡住房保障建设差异现状经验教训的总结,对城市和农村中住房保障模式差异、保障水平差异、筹资渠道差异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结合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住房保障经验,进一步联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提出改革创新的新思路,寻求缩小城乡差异的新途径。第一,提出本文给定的住房保障的定义,论述了中国城乡住房保障差异及解决路径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概述了国内住房保障制度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确定本文的基本研究思路和具体研究方法。第二,介绍国际对住房保障概念的界定以及住房保障涵盖的内容,根据世界各国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发展经验,概括了支撑本文的基础理论主要有住房双重属性理论和住房“过滤”理论。第三,研究我国现行的城乡住房保障制度的发展现状,指出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形成城乡有差异的住房保障制度。第四,分析了在经济社会的转轨和改革进程中,城乡住房保障差异问题没有缓解反而加大,探究了问题背后的原因以及我国城乡住房保障制度差异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消极影响。第五,介绍了美国、瑞典以及台湾地区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内容和特点,分析了发达国家和地区住房保障制度的实践给予我国的启示。第六,就我国原有农村住房保障制度存在多方面的缺失,认为现行保障不能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土地保障功能逐渐弱化,农民承担的住房风险不断强化。必须探索城乡住房保障制度差异问题的解决途径,进行改革和创新。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城乡协同的梯度保障模式;农村户籍制度改革,为农业人口建立城乡属地化住房保障制度;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在立法上要建立完善的城乡住房保障法律体系,保障城乡住房体规范系运行,从而缩小城乡住房保障差异,弘扬科学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