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成功的IP0对于企业来说意义重大,通过一次成功的IPO,企业不仅仅可以相对较低的代价,筹措到大额资金,用于扩大已有业务经营规模,从而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而且可以提升公司的管理效率、改善资本结构,有利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而企业进行IPO的核心环节是IPO的发行定价,不但关系到发行的成败,而且也关系到各个发行主体的切身利益,影响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IPO的抑价现象所指的是企业发行的新股在证券交易市场的首个上市交易同的收盘价格明显高于其发行定价,从而就会导致只要投资者成功认购新股,就可以不需要承担任何风险,而获得超额收益的机会。IPO的高抑价所暴露出的问题是IPO定价机制的低效,IPO的抑价程度是用以衡量IPO发行效率的有效指标。尽管无论是在发达的资本市场还是新兴的资本市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不同程度的IPO抑价现象。所以各国也都力图通过调整发行定价方式,改善IPO发行抑价程度。 相关文献的研究表明,我国股市整体的抑价程度相对于其他国家的资本市场来说,要高出很多。因此我国也在通过不断的对新股的发行制度、发行方式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从而使新股的发行定价能够更贴近市场,从而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其中尤以2005年以来实施的询价制度最为特别,IPO的参与各方也都寄希望于通过这一种新的定价方式,可以改善信息不对称因素,从而能够解决改善IPO抑价现象,进而提高资本市场的资本配置效率,但是从近几年的实施情况来看,其效果并不明显。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这种市场化的配置方式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呢?2009年9月,我国又对询价制度进行了改革,最终是否提高了我国IPO的定价效率呢? 为此,本文运用规范研究法与实证研究法相结合的方式展开了论述。按照“实施询价制度——对信息不对称影响——对IPO抑价影响”的思路展开理论分析;选取2006年至2010年11月间IPO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建立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最后得出询价制度对我国IPO抑价的影响以及政策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