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标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肝切除术已广泛应用于肝脏肿物的切除。在肝脏手术安全化、微创化、精准化的新时代,吲哚箐绿(Indocyaninegreen,ICG)荧光成像技术引导腹腔镜肝切除成为了肝胆外科领域的热点。本课题旨在探讨ICG分子荧光成像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中的应用经验及用价值;同时着重研究ICG分子荧光成像技术在腹腔镜肝癌切除患者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问题。方法2017年8月-2019年7月共实施112例ICG分子荧光技术引导腹腔镜肝切除手术;术前染色者,按以下3个方案(方案一:术前1天、0.1mg/kg;方案二:术前1天、0.25mg/kg;方案三:术前3天、0.25mg/kg;)于外周静脉注射ICG,术中荧光导航下实施腹腔镜肝切除。术中解剖性肝切除者,分别按正染法或反染法行肝段染色,根据荧光信号的分布确定肝段的界线及肝切除范围。通过比较术中不同染色方法的染色情况,探讨ICG荧光染色技术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经验及应用价值。另外,收集同时间段69例ICG荧光组(FLLR组),229例单纯腔镜组(LLR组)患者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方法,比较单纯腔镜组(LLR组)和ICG荧光组(FLLR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采用Log-Rank 检验分析两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92例应用ICG荧光成像技术行肿瘤染色,方案三成功率最高33/35(94.8%),方案二成功率最低,仅有17/29(58.6%);另外,在所有失败的18例患者中,其中有17例伴有肝硬化。所有染色病灶中,荧光病灶最小直径为2mm;有一例术中额外发现的病灶术后病理证实了肝细胞癌。20例患者行ICG引导下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2例染色失败,一例是因为术前影像学未发现门脉左支癌栓,导致术中未能成功正染左半肝;另一例失败的原因是是由于术前未行三维重建,反染时未发现肝S4段的变异血管,导致染色初始右肝成功染色,但S4段及左肝随后逐步染色。比较FLLR组与LLR组两组肝癌患者的情况:1:1匹配后两组均有65例患者纳入分析。配对前后,FLLR组手术时间都短于LLR组(P<0.05);术中出血、术中输血、术后并发症以及DFS和OS在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低于正常的注射剂量、适当增加术前注射时间可以获得更好的肿瘤染色效果;术前三维可视化与ICG分子荧光成像技术相结合可以获得更好的肝段染色效果。相对于常规腹腔镜肝切除,应用ICG分子荧光成像分子导航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中是同样安全的,而且在缩短手术时间方面有较大优势,同时对肿瘤的长期疗效方面也有不亚于常规腹腔镜肝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