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被剩下”在中国已司空见惯。最年轻的80后女性开始觉得自己是“剩女”,80后男性也进入被“剩”时代。越来越多的单身人士求助于婚恋网站,希望通过征婚广告找到意中人。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主要旨在探讨25至34岁的80后男性和女性在网上征婚时的自我陈述。为此,从一个中国热门婚恋网站随机抽取并详尽分析了60份广告,男女各30份。基于费尔克劳夫的三维话语模式和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本研究分三个阶段:1)网络征婚广告文本特征的描述;2)网络征婚广告文本特征的解读;3)前两个阶段所反映出的剩男剩女性别身份的社会文化实践层面的阐释。描述阶段,系统功能语法的概念和人际功能被用于分析文本的语言层面。具体而言,前者是通过及物性系统而后者是通过语气和情态实现的。解读阶段,描述和解读文本互文性特征。阐释阶段,从中国社会文化视角解释征婚广告话语并揭露隐藏在其后的意识形态。研究的每个阶段相应地完成一个目标:1)探讨男性/女性在征婚广告中如何描绘自己;2)揭秘男女性别身份;3)揭示在中国社会文化环境下隐藏的性别意识形态。研究发现男性常用如下词来描述自己:乐观、积极、直率、外向、孝顺、成熟、稳重、负责和忠诚,女性则是外向、温柔、孝顺、体贴和独立。女性希望对方善良、有事业心、值得信赖、温暖、阳刚、幽默、能保护她们,最重要的是对她们好,男性则希望对方善良、有教养、能相夫教子。因此男女自我评价和对方的期许存在差距。显然他们的性别身份是一种固化形象,反映了中国社会环境下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在中国,男女性别关系是男性处于主导,因为男人负责养家糊口,处理社会事务,女人协助丈夫处理家务,教育孩子。然而,随着中国参与全球化,中国人的婚姻观已悄然改变。女性追求经济独立,与丈夫地位平等,不再是纯粹的家庭主妇。但事实上,女性所承受的压力比以往更大,因为她们现在身兼三职:母亲、主妇以及职业女性。这些发现对批判性话语分析研究有一定的启发性,证明性别歧视依然盛行于中国。征婚广告特别是自我陈述反映了征婚者的思想意识。因此,单身人士寻找伴侣时应提高语言批判意识,辨别征婚人士隐藏的意识形态。此外,本研究旨在提供一些80后择偶信息,洞察男女差异。再者,希望此研究有助于二语阅读教学和二语写作教学,希望能吸引网上交友行业的关注,并为创造两性和谐的语言环境提供指导,促进人际和谐,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学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