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头孢洛林酯属于第5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对革兰阳性菌包括甲氧西林耐受性金黄色酿脓葡萄球(Methicillin-resist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等耐药菌株具有好的抗菌活性,同时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也较好。在细菌耐药问题是世界性难题的今天,头孢洛林酯作为抗多药耐药菌的新型药物,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的前景。目前,头孢洛林酯在国内尚无申报及已上市产品。世界各国药典包括中国药典,美国药典,欧洲药典,日本药典等均未收载头孢洛林酯该品种。药品是用来防病、治病的特殊商品,直接关系到每一个人健康和生命安全,进而能够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品质,因此,药品的质量是药品生产必须考虑的第一要素,这就需要建立合理、有效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对药品进行质量控制,基于这一理念对头孢洛林酯与精氨酸混粉的终产品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以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主要包括:(1)建立了头孢洛林酯与精氨酸混粉的含量检测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方法验证;基于不同混合比例与其对应的pH的实验数据论证头孢洛林酯含量和精氨酸含量限度的合理性;(2)进行了有关物质方法学研究并对其所含的杂质进行了HPLC-MS鉴别,对其产生/降解途径进行了分析;对头孢洛林酯和精氨酸加合物的形成原因进行研究,解决日常检测中加合物忽大忽小的问题;(3)头孢洛林酯分子结构中含有一分子的醋酸,需要控制醋酸的含量,所以建立了头孢洛林酯与精氨酸混粉中醋酸含量的检测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方法验证;(4)残留溶剂及其工艺副产物相关检测方法的研究。上述方法学研究是基于人用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Harmoniz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Reg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 ICH)指南进行的,运用线性回归统计、方差分析,t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验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检测方法科学、可靠,能够准确、有效的控制头孢洛林酯和精氨酸的含量、有关物质、醋酸含量、残留溶剂。含量限度合理性的论证及加合物的研究可以推广应用到类似产品的质量研究中,如盐酸头孢吡肟精氨酸、头孢他啶碳酸钠、头孢他啶精氨酸等。另外,头孢洛林酯与精氨酸混粉是由无菌头孢洛林酯和无菌精氨酸固体粉末混合而成,混合过程中两种固体粉末的混合均匀度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控制指标。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作为一种快速无损的过程分技术(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 PAT)用于无菌产品混合均匀度监测,不仅可以快速、有效、无污染地控制生产过程,还能够提高对混合过程的理解。基于这一想法,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进行了头孢洛林酯和精氨酸的混合均匀度监测的研究。本研究取得的主要创新性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不同混合比例与其对应的pH的实验数据论证头孢洛林酯含量和精氨酸含量限度的合理性;(2)对头孢洛林酯与精氨酸混粉的有关物质进行了HPLC-MS鉴别,对其产生/降解途径进行了研究;对头孢洛林酯和精氨酸加合物的形成原因进行研究,提出了如何避免在检测过程中生成加合物的方法;(3)利用极性端基封尾的C18色谱柱建立了醋酸含量检测方法;(4)建立了丙酮在酸性条件下使用产生的副产物异丙叉丙酮的HPLC检测方法;(5)模拟了头孢洛林酯和精氨酸的在线混合过程,并建立了其混合过程终点监测的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