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园林种植设计理法研究

被引量 : 36次 | 上传用户:xjqlhh0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古至今,人类对植物都有着深厚的感情。人们与植物为友,借植物释理抒情,由此形成了独特的植物种植设计理法。中国传统园林作为世界三大造园体系之一,在其演变的过程中,积累了一整套适合本国自然条件、文化传统和符合人们审美心理的优秀经验,中国传统园林种植设计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而传统又有待与时俱进之发展。在不同时期的历史条件、文化背景和自然环境影响下,中国园林自始至终都延续着“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李泽厚)”的哲理和人文写意自然山水园的发展道路,并不断的发生着演变。而植物作为造园四大要素之一,也随之演进。中国传统种植设计特色是通过对环境自然空间的营造,把植物所体现的以中国人审美观为标准的自然清幽、寓教于景、情景交融的风格抒发得淋漓尽致,成为中国传统园林艺术辉煌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使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艺术中独树一帜,形成以中华民族独特的园林艺术形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深化和人们生态意识的逐渐增强,中国传统园林种植设计特色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专家的重视。但由于其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尚未形成与实践相应的完整理论体系,导致种植设计在一些具体的实践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尤其是其中“意”的缺失。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传统园林种植设计理法的系统研究,找寻中国传统园林种植设计的继承与发展之路。论文内容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在分析归纳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园林种植设计的发展历程和历史文化积累进行了初步梳理,总结出中国传统园林种植设计的主要发展脉络,通过讨论儒释道思想和文学绘画对种植设计的影响,从中探析出中国传统园林种植设计民族特色的形成过程。第二部分通过对文献记载和古园实例的分析,归纳出中国传统园林种植设计的理法,即以“人之本在地,地之本在宜”为理法基础,以“景以境出,多境芳众”“同境类聚,专类组园”“借因成果,情缘易逗”“形美质秀,赏心悦目”为理法创作内容,从中探寻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设计理法精髓。第三部分通过中外传统园林种植设计的比较,探讨“以中为体,以外为用”的园林种植设计。第四部分通过对北京传统园林的现状调查,对传统园林艺术恢复和保护阐释了一些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传统以何种转换机制根植于当代,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和难题。主要是对现代园林种植设计继承中“意”的缺失和对于古园保护中“原真性”与“完整性”的理解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结合案例分析和个人设计实践,对以《园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园林基础创作思维在当今园林种植设计中的继承和发展进行了探索。研今必习古。通过对中国传统园林种植设计理法的研究,探寻突破点和现代植物种植设计的发展方向,对指导我国种植设计建设和弘扬民族特色的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根植于民族自身的优秀文化传统,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现代园林之路。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政府投资项目规模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利用项目资金,使项目能以最优的投资规模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且使政府建设资金使用的社会满意度提高,
本研究是关于英语二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的实证研究。本文的目的在于探究英语二专业学生的主要动机类型,探讨其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以及他们参加英语二专业学习前后的动
本研究借助数据库、数据挖掘等手段,以近10年国内公开发表的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期刊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频数分析、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珠三角区域企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多于其他语种人才,主要涉及外贸跟单、日常接待和业务谈判。企业非常注重英语人才的沟通合作能力和口译水平,对职业道德、行业知识和信息处理
目的:探究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各有41例患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蒙成药消肿九味散中姜黄素含量测定方法。在Phenomenex C-18柱上以乙腈∶4%冰醋酸溶液(48∶5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430nm,结果姜黄素在40.360-605.400ng范
由于受船舶机舱空间条件的限制,目前船舶上实际使用的油水分离装置大多是立式重力分离与聚结分离相结合的油水分离器。由于其处理量小,效率低等因素,使得船舶油水分离器的使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蕴含了很多中华文明的元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在现代,随着公共关系学的发展,公关传播在传播手段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中国茶文化进
尺度在园林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园林的空间布局到园林景物的单体设计,甚至景物的细部设计,都离不开合理的尺度设计。目前我国对园林尺度的研究仍然落后于其它国家,研究的
本文通过文献调查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等归纳方法,对我国60年代符号进行研究,以“怀旧”展开话题,讨论以60年代人群与符号为切入点,总结出60年代符号的特征,从而实现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