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央分权和地方政府自主性增强,京津冀区域内各地方政府注重经济发展,区域公共事务增加、区域公共环境治理失败等问题都时刻拷问着地方政府的宏观管理能力。生态环境是具有较强跨域性发展的公共事务,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不能再局限于某单一地方政府固定的工作范围之内,需要京津冀区域内各地方政府通力合作,实现京津冀整体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即“京津冀区域生态治理一体化”。“京津冀区域生态治理一体化”是在环境保护领域中建立的一种超越环境工具理性和体现高级环境价值理性的合作方式。通过优化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纵向协调关系而更好地塑造地方政府之间的深度合作关系,是在京津冀发展受环境资源束缚趋势渐显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中央政府在京津冀区域环境治理中的引导规范作用,合理配置环境资源,实现高效生态共治的必经之路。同时,需要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协调合作方式制度化,以促进和带动地方政府之间的深度合作,从而走出环境公共物品供给失灵的困境。因此着眼于政府间关系,展开生态治理的研究,对于改善政府间关系和提升政府生态治理能力,都具有直接现实的意义。本文研究的主题是区域生态治理一体化过程中的府际关系,是治理理论在区域生态层次上的具体应用,是研究政府间关系的一种新型思维框架。由于各地方政府对GDP政绩考核制度的路径依赖,竞争式发展的惯性使得三地政府在合作治理生态环境时紧密性不够。在竞争负外部性逐渐凸显和国际市场环境不断变化情况下,政府合作治理生态环境污染虽然已初现成效,但旧制度尚存、新制度框架尚未完善,政府合作是粗浅的,合作中仍然存在各地方主体整体性治理意识淡薄、缺少长效可行的环境治理合作体制机制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需要详细的法律规范和缜密的制度框架对地方政府行为加以约束和调节。生态整体性治理需要的政府合作,是通过权力调适和资源共享等方式突破行政区划的边界限制,以解决区域环境污染这一公共问题为目标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政府间关系。在此基础上,政府间合作的含义不但包括了地方政府间良性互动达到的权力对等约束状态,也包括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良性互动达到的权力介入平衡状态,因此政府间的深度合作超越了有限整合的价值理念,是合作中有竞争的政府持续有为状态。在此情况下论文梳理了自“京津冀一体化”提出以来,三地政府在环境治理方面关系的演化,并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地方政府关系演变之于区域环境治理起到的关键作用,以期对学界有所贡献。